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袁济喜:国学大师的人文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
学者袁济喜“风雪新年探
袁济喜:从北京奥运看国
袁济喜:从玄境到当下的
袁济喜:走向审美世界的
袁济喜:漫谈中国古代文
袁济喜:国学与诗兴精神
袁济喜:国学与人生境界
最新热门    
 
袁济喜:改革开放与国学复兴

时间:2010-8-12 10:11:19  来源:不详
兵与造反派展开的打砸抢行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学在这一场文化浩劫之下遭受了重创。在文革末期,1974年前后还展开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孔子作为林彪的陪绑,被揪出批斗示众。可以说在这十年浩劫中,国学在全面的禁锢中一片凋零。

 

在这一时期,国学的研究都要受到政治观念影响,为政治服务,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此时成为奢望,他本人也被作为“遗老”,在文革中为了追求学术的独立自由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传统文化和国学一概被纳入到“封资修”的范畴,要“全面扫除”,无数国学经典、历史人物都被扣上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农主义”的帽子被加以批判,国学经典成为禁书不让阅读,伟大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都被要求要彻底“批倒批臭”,全国各地的历史遗迹、文物等都遭到了疯狂的破坏,近代的国学大师都被认为是封建遗老遗少,被列为重点批判的对象,像王国维被认为“复古”,陈寅恪被当成“遗老”,梁启超被当成是“保皇派”等等。很多国学方面的学者和专家在文革期间都惨遭批判,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这十年,对国学、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严酷打压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国学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和倒退。“文化革命”其实是革了传统文化的命、革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命,同时也把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如封建专制主义与愚昧主义等都被复活,传统文化中一些人道的、先进的、开放的精神都被取缔,在这样的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下,国学生存艰难,只有在进入了新时期之后,国学才获得了复兴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建国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简单地把改革开放前的国学研究局面概括为“万马齐喑究可哀”。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国学的研究受到“厚今薄古”观念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传统文化是难以被完全扼杀的。解放之后,很多颇具价值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在进行着,比如当时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即便是在“文革”当中,还有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标点本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水平之高,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超越。这些工作都调动了当时能够利用的最好的专家,投入的力气比现在要大。另外,还用推陈出新的思路对有些传统戏剧进行了改造,我们现在应该客观地承认有些改造是必要的,而且确实是可取的。因为旧时戏剧为了生存,难免有些低俗的内容,把这些低级庸俗的、无聊的内容带到新社会是并不适合的。解放之后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古典文化的专家。但是,由于“厚今薄古”根本理念的偏执,浅陋的实用主义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理念都受到前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封闭性的形态,在看待传统文化时,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颇。国学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部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传统文化包括国学在内,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压,难以健康地生存。

 

我们必须承认,新中国建国后,无论是在文化的建设还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都比旧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一直抱着的这种“厚今薄古”的态度,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价值评估,还是在传播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处于困境之中。国人在文化观上的认识偏差,是造成其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的一面,忽略了其超越性、共时性的一面。在剧烈变动的年代,有些人对文化上的问题采取了以政治定夺的手段,而那些标榜“反传统”的认识实际都未能跳出“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模式。由于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与支配,一方面对传统文化采取实用化功利化的评价,另一方面往往在“厚今薄古”观念的指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妄自鄙薄,切断其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文革”期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