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蒋勋:从王羲之的三堂书
白谦慎的问学路径:从政
圣座发言人:从政治问题
杨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
王少农:孔子其实是“开
汪涌豪:从青歌赛综合素
任国征:从《出塞》解读
黄济:从《保训》看“中
5月网络热词出炉:从世
最新热门    
 
顾农:从《文选》看选本的力量

时间:2010-8-17 10:29:38  来源:不详

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尽管除了一篇不算很长的序言之外,并没有发表更多的理论批评见解,但是它凭借所选的七百多篇作品来发表意见,影响读者,这个手段非常厉害。鲁迅在《选本》一文说得好: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齐梁时代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衰世,例如唐朝人批评齐梁文学的言论就多到不可胜数,杜甫的诗句道“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戏为六绝句》其五),韩愈甚至说“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荐士》)。其实纣虽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齐梁文学界决非漆黑一团,这时也曾出现过若干比较优秀的作家,创作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则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段里连续产生了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和萧统《文选》,三部名著闪亮登上历史舞台,空前绝后,形成了一道光芒万丈的壮丽景观。

 

  这三部书,按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著作,前二者是理论批评专著,而萧统《文选》则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作家,古代习惯于称为“总集”。但是古人并不一定这么看,《隋书·经籍志》就把这三书都列入“总集”类,而列为该类之首的挚虞《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也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这种情形虽然似乎有点古怪,但我们只能设法加以理解,同时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虽然早已有所开始,但真正自觉总要到魏晋之后,起先这种批评往往见之于书信中或口头上,带有明显的私人性质,后来终于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形式,这就是编撰文学作品的总集:选家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就选进来,而评论意见也就寓于其中了。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史家出而论文,总是将文学与政治、社会、历史的兴衰教训等等联系起来考虑;而文学家论文,则往往把理论批评与从事创作或学习写作放在一起考虑,所以后者的理论批评往往与文章学有割不断的联系,《文心雕龙》一书曾经被一部分学者看成是写作学的著作,所见虽不无偏执,但仍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并不妨碍同时承认它在理论批评方面的巨大贡献。想清楚这个道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色便会有真切的体认了。古代文论总是从具体文学作品和体类的批评入手;脱离文学文本、脱离创作实际的纯理论,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以史为线索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著作总是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根据也在于此。在齐梁时代以至于更晚一些的时候,选家就是评论家。将齐梁三书放在一起讨论,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传统。

 

  萧统的弟弟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写道:“诸子兴于战国,文集盛于两汉,至家家有制,人人有集。其美者足以叙情致,敦风俗;其弊者只以烦简牍,疲后生。往者既积,来者未已,翘足志学,白头不遍。或昔之所重今反轻;今之所重,古之所贱。嗟我后生,博达之士,有能品藻异同,删整芜秽,使卷无瑕玷,览无遗功,可谓学矣。”可知当时编撰选集(总集)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写作的样板,而不是或主要不是提供了解文学史的读本,这样的选本当然应该出自专长于“品藻异同”的批评家之手,而不是学者或学究之手。

 

  《文心雕龙》虽然并非选本,但非常注意研究文本,书中包含了选本的某些要素。该书第六至第二十五篇,专门用来“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