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超凡脱俗的世外仙境 博…
“传统文化讲座”带市民…
江苏省涟水县委书记李卫…
“第二届海峡论坛”之“…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
上海法华学问寺举行佛教…
“甘肃佛教艺术展”开展…
“藏传佛教明心见性禅修…
现代岭南画派的佛教因缘…
走进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最新热门    
 
敦煌佛教文献的再认识——马德

时间:2010-6-17 11:09:24  来源:不详
大藏经》的第85卷,取名“古逸部”,集中收录了敦煌所出各种佛经;同时在该书的其它各卷中,也根据内容插入相应的敦煌所出佛经。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二,华经部分     即所谓“疑伪经”,本身是根据中国社会的需要而由中国佛教信士们编纂的“佛经”。敦煌文献中的“疑伪经”分两类,一类是大部头的经典,如《报恩经》等由中国僧人从其它佛教经典中辑录重新编纂的,另一类如《新菩萨经》、《劝善经》、《延寿经》、《续命经》、《祝毒经》等小篇幅的由中国佛教信士撰写的。这些“疑伪经”实际上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特别注重于中国社会和广大民众中的适用性。     在中国佛教史上,“真”和“伪”以及“疑”,是发生在历代高僧之间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这样的争论一般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结果;但人们在观念上自然是取“真”舍“伪”存“疑”;约定俗成,“疑伪经”就成为部分佛教历史文献的特定概念。在当时,因为真与伪的争论者基本都是先入为主,持固定的立场和观点,这就难免一孔之见;一千多年以后,如果我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客观的分析,就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疑伪经”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大乘佛教讲的是入世,而这些由中国僧人们编写的佛经,就是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一部分还反映出了民众心声,对统治阶级构成一定的威胁,有一部分还因此受到禁绝和毁灭。敦煌文献中的这类经文写本,大多是在别处都没有保存下来的孤本,它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些本来面目。因此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对这部分佛教文献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颇丰;但纵观这些成果,大部分还是把它们作为“疑伪经”来论述;就是说,这些研究大多还是没有摆脱“正统佛教”的一孔之见。我们的研究都们是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方法和手段,去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古代的历史文化,就不应该再受之以制,画地为牢。笔者以为,今天再以“疑伪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佛教文献,虽然也可以从某些方面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但总给人感觉不是很公正,也不客观。所以笔者提出“华经”这一概念,希望教界和学界的师友们批评指正。   三,疏释部分     这类佛教文献包括了各类佛经疏释、义记等,如传世的《华严经疏》、《法华玄赞》、《维摩义记》、《大乘起信论》、《楞伽师资记》等等。其中《萨婆多宗五事论》、《菩萨律仪十二颂》、《八声传颂》、《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大乘四法经》、《大乘稻秆经》、《六门陀罗尼经》、《因缘心论颂》、《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等为敦煌独有。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大智度论》的写本残卷,从字体上看就为北朝时期写本,与鸠摩罗什译此经时代相隔不久;有趣的是,这个写本的一些专用名词,都与罗什译本不同,如“世尊”作“大德”、“德女”作“有德女”、“凡夫”作“小人”,还有部分地方文意为概括之语。此件不仅仅是反映了《大智度论》的早期形态,更为重要者,我们怀疑在罗什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大智度论》的译本在流传。因为这显然不是抄写者所改动(抄经人无权对经文作任何改动)。只是由于残片所存文字较少,有许多问题我们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结论。     在这部分文献中,应该包括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佛教纲要书》(佛经概要)的写本,如《大乘义章》等;这些文献是对佛经经文要义的简明解释,也属于疏释类文献。   四,史传及相关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指有关佛教历史、佛教人物传记等各类文献,如《佛法东流传》、《圣僧传》,以及“亡僧尼文”、祭僧文等。在敦煌文献中,这部分的数量不是很大。但其中有一些关于僧人佛教活动的记录,如《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等,是十分珍贵的佛教发展史文献。     此类文献还包括一部分有关佛教圣迹的志书、记行、赞颂等文献,如《诸山圣迹志》、《五台山圣境赞》等。   五,经录部分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佛经目录类文书,从内容上也大致分两类:一是传世本目录的抄本,如众经别录、大周录、开元录等;一种是仅存敦煌的经目,当然这些自己编纂的目录有一些也是根据正规目录简编而成,一部分是自撰的目录,但不论属哪种情况,第二类目录都是传世经目中未曾收录者。方广锠先生《敦煌佛教经录集校》中收录了敦煌写本经录中的几乎所有写本,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经录类写本反映了佛教经文在社会上的流传情况,即一个时期内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佛教信仰流行趋势。有一些经录的题记直接反映了收集编纂佛经目录的社会目的,如敦煌研究院藏349号、北新329号五代后唐长兴五年(934)《见一切入藏经目录》题记云:“长兴五年岁次甲午六月十五日,弟子三界寺比丘道真,乃见当寺藏内经论部帙不全,遂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