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于召开“中国教育学会
从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
07版新教材为什么对“中
何成刚等:再谈如何上好
最新热门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时间:2013-05-31 12:25:30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同时,一些外国人如赫德、李提摩太等人,从殖民主义的需要出发,也为《劝学篇》大加赞赏和鼓吹,先后把它译成英文和法文出版。两年后,该书的纽约版易名为《中国唯一的希望》。

 

到了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在推行“新政”时,仍然奉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二、影响及原因

 

在封建主义[注: “ 封建主义”本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对于“ 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文化充斥的近代中国,“中体西用”是唯一能够容纳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就无所依托,就进不了中国的大门;而没有“西用”,“中体”则无法注入新的活力,得以苟延残喘。因此,它是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和中国广泛、深入学习西方的阶梯。

 

“中体西用”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人在利用“西学”、维护“中体”的过程中,对西学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