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初李士桢抚粤政略与广
就《被遗忘的战争——咸
论阮元与《广东通志》的
民国初年广东乡村的基层
2009年高考历史(广东B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广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品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彩色插图说明──图16 
最新热门    
 
广东梅州人与湖南人改写中国近代史

时间:2009-7-24 13:41:48  来源:不详
基督教和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上帝就是天父,他是上帝亲生的儿子,排行老二,而耶稣则是哥哥,排行老大。他写的《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都是阐述拜上帝教教义的。拜上帝教信仰的宗旨是:“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教人真心拜上帝有福享,迷信鬼神落地狱”。一句话,天下人人生而平等。1853年洪秀全攻下南京建都改为天京后,颁布了太平天国的根本大法《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在香港潜心研究西方文化制度,写出《资政新编》,篇中着眼中国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近代化”的方案。1858年来到天京,呈送给天王,要求施行。这个“近代化”方案的八大内容:一是把发展机械制造业放在优先地位;二是开发矿业,大兴“宝藏”;三是大兴“车马”、“舟楫”之列;四是“兴银行”、发纸币;五是大力推行雇佣劳动制度;六是保护专利,鼓励发创造;七是力主向世界开放;八是实行与经济转换相适应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实施“近代化”方案的四项措施:1.加强中央领导权,反对“结盟联党”,搞宗派,闹分裂;2.提倡移风易俗,革除缠脚、养鸟斗蟀、金玉粉饰等腐败风气;3.提出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改革和独立平等的外交原则;4.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强调以教育为主,对顽固不改的才用刑。尽管洪秀全、洪仁玕给中国近代化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的腐化、讧变和残杀,再加上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和清军的镇压,这个中国“近代化”方案未能得以实施。

    太平军北伐天津,进逼北京,眼看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清军的八旗和绿营均不堪一击。这时,曾国藩由地方湖南团练演变而成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军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1854年太平军袭攻湖南靖港获得很大胜利,曾国藩于沮丧忧愤之余,两次投水自尽,皆被属员救起,狼狈逃回长沙。1856年曾国藩被太平军困于南昌,1858年在九江湖口西岸的梅家洲战役中,曾国藩的坐舟被太平军俘获,曾国藩愤不欲生,又要投河自尽,被左右劝阻,狼狈避入罗泽南陆营。因太平军发生“天京内讧”,湘军1856年攻占武汉,1861年湖南益阳人胡林翼所率湘军占据安庆,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宣告失败。

    由洪仁坤(秀全)、洪仁玕(謙益)昆仲领导的太平天国失败,启示着中国进入近代史后:人人共同平等的世界潮流的“洪”水从中国南海经广东登陆,要冲击亚洲“坤”地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等级学说。作为洪秀全个人,确实是成功的,因为他得到了“利(禾)益”、渴足了“奶(乃)水”的“人王(全)”。作为洪仁玕个人,确实是失败的,因为他的理论再先进,虽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并授予总理太平天国军政大权,他是“干”着“王”的国事,但因整个天朝己发生内讧,再加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者们认为他“打江山没有功劳”,他的“言”论能否使人们“兼”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产生怀疑,失败则势在必然,“天国”的破灭也势在必然,近代化梦想的破灭同样势在必然。

    而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等领导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样昭示着中国进入近代史后:“曾”经发生过可以将“国”家“翻”开新的历史一页的时刻:那就是“草人”、草民只要学习“番”人重视以“水”为象征的经济建设,都可以成“王”的。如曾氏兄弟未完成其《讨粤匪檄》的宿愿,可能梅州客家话就成了全国的普通话了。当曾氏兄弟完成了《讨粤匪檄》的宿愿后,亦可举兵称帝,恢复汉家天下。湘军、淮军、友人、部属都有此意,曾国藩曾思想矛盾斗争,权衡利弊,最后书写“依天照梅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以明心志。其实曾国藩的心志,就是中国传统的、明、清的理学和心学的传承。曾国藩崇尚的是“物皆有对”、“万事万理皆成两片”、“非两不立”、“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思想观念决定了曾国藩要成为封建时代的“功臣”安享侯爵之位。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命不该绝,留待以后的广东梅州人与湖南人去推翻罢了!

    二、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与谭嗣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