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一百周年

时间:2009-7-24 13:44:45  来源:不详
他持 巴比伦起源说甚力,兹略举其论述为例:
  所谓"二十八宿",即位于赤道或其近处的星座所构成的环带,是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所共有的。一些对这几种文化的古籍很少了解或毫不了解的著作家们,采取各执己见的态度,经常作出武断的论述。我们以后将指出,二十八宿的法院地可能不是这几个地方中的任何一个,它们关于二十八宿的概念统统是从巴比伦传去而衍生的。[26]     
  奥尔登贝格(Oldenberg)在一篇重要论文中提出一种说法,他认为巴比伦有一种原始型"白道"(lunar zodiac)为亚洲各民族所普遍接受,这三种体系(按指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二十八宿体系)都是从这种白道发展起来的。[27] 这类交流、影响和"西来"之说,都为国内许多学者所不喜爱--他们通常只字不提李约瑟这方 面的观点,既不采纳引用,也不批评反驳,只当李约瑟根本就没说过。有的人士则只挑选对自己 有利的结论加以引用,有少数学者──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甚至严重歪曲李约瑟的观点来证 成己说。[28]   
  再谈第二个层面: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李约瑟的意义就是研究中国科学史,或者是研究科学史。有些人在向 国内科学史家奉赠廉价桂冠时,往往期许某某人是"中国的李约瑟"。这种廉价桂冠背后的观念,其实大谬不然!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宽广的视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中国自己的 学者专家中,还没有人展示过如此宽广的视野。李约瑟著作中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广阔的历史背景,而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及比较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李约瑟的巨著确实主要是研究中国科学史,为此他受到中国人的热烈欢迎,然而他带给中国人民、带给中国学术界最宝贵的礼物,反而常常被国人所忽视。我们希望从李约瑟那里得到一本 我们祖先的"光荣簿",而李约瑟送给我们的礼物,却是用他的著作架设起来的一座桥梁──沟通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桥梁。   
  因此,如果中国要出一个"中国的李约瑟"的话,此人绝不应该是写另一本《中国科学技术 史》的人,此人只能是一个发下大愿,要以毕生精力撰写一部多卷本《欧洲的科学与文明》的中国人──当然不一定要在中年遇见一个年轻貌美的欧洲女性愿意做他终身的亲密伴侣。     
  李约瑟出生于1900年,37岁上就成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生物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成名 著作《化学胚胎学》和《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都在40岁前问世。在科学前沿已经获得很高地位之后,再转而从科学技术史入手架设中西方文化桥梁,就比较容易获得支持,这一点极为重要。在李约瑟向中国文化"皈依"的年代,以及此后很长的年代中,中国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正如何 丙郁所说:     
  50年代中国确有好几位优秀科学家具备类似的潜质,科学上的成就也不比李老差。可是引述一句一位皇家学会院士对我说的话:院士到处都有,我从来没有听说李约瑟搞中国科技史是英国科学界的损失;可是在50年代,要一位钱三强或曹天钦去搞中国科技史,恐怕是一件中国人绝对陪不起的买卖。[29] 就是在今天,这买卖我们恐怕仍然陪不起。何况在如今这个浮躁奔竞的年代,要出这样一个"中 国的李约瑟",我看至少还需要等待几十年。   
  当然,就象科学和学术没有国界一样,沟通中西方科学文化的桥梁应该也没有国界──既然 李约瑟已经为世人架设了这样一座桥梁,我们也就不一定再去修建这座桥梁的中国型号。我们的 当务之急,是在这座桥上行进。   
  所以,"中国的李约瑟"也可能永远不会产生了。  

 七、再谈所谓"李约瑟难题"   

  最后,我们还需要再略谈一谈所谓的"李约瑟难题",以及以此为中心的持久热情。因为这 也可以归入误读的范畴之内。我必须直言不讳地说,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 题。因为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大程度上是中国人自己 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领先"又如 何定义呢?"领先"既无法定义,"李约瑟难题"的前提也就难以成立了。对一个伪问题倾注持 久的热情,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   
  如果将问题转换为"现代中国为何落后",这倒不是一个伪问题了(因为如今全世界几乎都 在同一条路上走),但它显然已经超出科学技术的范围,也不是非要等到李约瑟才能问出来了。   
  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但这已经超出本文论述的范围。   
  顺便提一下,作为对"李约瑟难题"的回应之一,席文曾多次提出,十七世纪在中国,至少 在中国天文学界,已经有过"不亚于哥白尼的革命",这一说法也已经被指出是站不住脚的。[3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