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正家之法”与赵宋的“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
最新热门    
 
宋代的“鸟兽草木之学”

时间:2009-7-24 13:44:45  来源:不详
学著作,服务于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充实生活为目的,以"多识草木鸟兽鱼虫之名"为动力,不断地通过地方生物资源的记述收集生物学知识,编书传播知识,充实经典,这就是宋代的“鸟兽草木之学”。当然,它主要还是以经验知识积累为特征,对生物生长发育规律的探求较少,更谈不上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这可能是当时“草木鸟兽虫鱼之学”的特点,也是今天看来的不足之处。它毕竟是古代的鸟兽草木的学问。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宋代的“鸟兽草木之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术方面它们引发产生了大量类型相似的著作,如《荔枝谱》后来就有很多种;而且带动明清内容更加广博而深入的著作的出现,如《打枣谱》、《水蜜桃谱》、《兽经》、《蛇谱》、《异鱼图赞》、《群芳谱》、《花镜》等等。同时,它们的内容迅速被后来的著作引用,如《荔枝谱》的内容很快就被《图经本草》等著作引用。另外,它们叙述生物的方法为后世研发扬,如陆佃和郑樵在自己的作品中为生物解释名称的做法,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发展为“释名”。宋代学者对生物“名物”考证的注重对后来《植物名实图考》等生物学著作的出现的促进作用也是明显的。因此,它确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当时的一些生物学著作如《荔枝谱》、《橘录》、《促织经》等,在世界生物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

地[12、13]。另一方面,宋代有关生物学专著,在实践中促进了动植物的引种和育种。如蔡襄《荔枝谱》记载的荔枝品种“将军荔”、“丁香”等种类后来为广东栽培[10]。这些著作对古代农业生产发展也有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陆佃·埤雅[A]·四库全书[Z]·22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I986·

2.[宋]郑樵·通志[A]·卷七十五·万有文库[Z]·北京:商务印书馆·

3.[宋]朱烹·朱子语类[A]·四库全书[Z]·70I册·台北:商务印书馆,I986·225

4.罗桂环,今本南方草木状考析,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9(2)

5.(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159

6.(元)脱脱等,宋史·列传·奸臣,北京:中华书局,1977.232

7.石声汉,中国古农书评介,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74

8.论语·阳货第十七,四部丛刊初编,第9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81

9.(清)曾奥(火旁),尔雅图重刊影宋本叙,北京中国书店,1985.2

10.(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一,四库全书,241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260

11.Reed H 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2.50,51.

12.Sarton G.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 Vol. II. Washington: Car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1953. 651-652


--------------------------------------------------------------------------------

[1] 此数根据张崇根辑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农业出版社,I98I年,H9一I26页)统计,实际数目应该大一些。

[2] 原书不存,但《全芳备祖》引有“虞美人”等植物的内容,从“虞美人”的描述看,它与《益部方物略记》(记有娱美人)肯定不是一种书。

[3] 原书不存,见《通志·艺文略》著录。

[4] 原书不存,见《通志·艺文略》著录。

[5] 原书不存,见《通志·艺文略》著录。

[6] “格物”一词,出于《大学》,原文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7] 这大约是德保矮马,是广西特有动物。

[8] 见晋代崔豹《古今注·虫鱼》

[9] 当然也有少数有很强农业实践意义的作品,如《橘录》

[10] 见清代《广东新语·木语》的记载。当然实际的影响还不仅如此,象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中,收集了一些蔡囊未记的福建种类,其中一种叫"状元红"的品种(现在仍大量栽培)在清初的时候就被广东普遍栽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