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
老舍为何自沉太平湖
天人感应与宋高宗、秦桧
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
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
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
太平军战事与江南社会变
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
《太平广记》中的唐代胡
最新热门    
 
太平天国败亡的集体心理分析

时间:2009-7-24 13:45:38  来源:不详
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儿子或者女婿,洪秀全只能以兄长的身份对各个弟弟发号施令,而他的特殊在于上帝把建立人间天国的使命给了他,其他儿子的作用是辅助二兄长完成这一使命,诸王都像韦昌辉和石达开一样“恭膺帝命,同扶真主”39。这种思想与传统民间的真命天子信仰是有区别的,因为后者拥有“真命”的只能是一个,而不是多个,而前者把“真命天子”的地位和支持者地位等量齐观,这就造成了多重权威。而杨秀清和萧朝贵代“天父”和“天兄”传言,实际上充当了上帝“使徒”的角色,上帝“代理人”与上帝“使徒”之间究竟该如何处理关系,在太平天国的宗教理念甚至在整个西方宗教体系中都是无法解决的课题,显然,洪秀全可以以兄长的身份约束杨秀清,但在杨秀清行使天父代言人权力时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然而杨秀清是在教权领域迫使其就范的,要在人心和道义上击败对方,只有从教权领域寻求资源,然而“天父代言人”的角色已经赋予了杨秀清,自己就无法僭越业已形成的教权结构,同时也不能取消“天父代言人”的角色,因为那会消解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使自己的事业没有合法性根据,由于在教权领域无法取得这种资源,他只有利用政权力量的重新组合的可能,以屠杀来取消杨秀清“天父代言人”的资格。

  四、结语

  身份的本身就是政治,为了摆脱自己身份上的尴尬,消除有名无实的心理屈辱,洪秀全利用了政权力量的有效组合屠戮了杨秀清,天京事变后又大肆封同姓王,借助于血缘主义统合自己的身份意识,同时按照原有的神性逻辑重建太平军的心理基础,但是这种身份整合的代价是惨痛的,因为“天父”的存在已经成为太平天国起事后整合身份认同的基础,也是鼓舞太平军奋勇杀敌、无所畏惧的精神支柱。洪仁玕\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即我天朝初以天父真道,蓄万心如一心,故众弟只知有天父天兄不怕有妖魔鬼。此中奥妙,无人知觉;今因人心冷淡,故锐气减半耳。”40可以说,在太平军中,作为教主的洪秀全要取得心理上的安全,回到传统封建帝王的位置上,就必须具有世俗政权的支持,而世俗政权特别是军权又掌握在杨秀清手中,在这场争夺中,屠杀首先摧毁了太平军作为教会的内部心理纽带,而洪秀全大肆封王又摧毁了作为军队的太平军内部心理纽带,而这两者在天京城被围期间又同时作用于太平军战士,使得他们以个体心理取代了集体心理,幻觉消失,败亡不可避免。

  正像茅家琦所评价的:“天京事变造成天国将士观念和心理上的变异是难以抹平的,这是天平天国的致命内伤。原来诸王是异姓兄弟,同属上帝亲子,奉洪秀全为主。杨秀清则为天父化身,其神人对话的巫术也被宣传为这位实权派的特异功能,是宗教神学的组成部分。……为此,人们对远离自己现实生活的诸王深感神秘,而且尤其感觉洪杨与上帝一样无处不在。拜上帝教的重要功能正是建立和加强这种对领袖的膜拜,然而,天京事变使这些披着神秘外衣的领袖显露出普通人的行状,他们神的伪装被相互撕破了。为了争夺权力,他们摧毁了兄弟、父子、君臣等神际和人际关系的伦理网络,自相残害,甚至不惜诛戮广大无辜将士,诸王和广大将士的鲜血使幸存者幡然猛醒,对洪秀全竭力宣传的拜上帝教产生厌倦和怀疑的社会心理,太平天国面临严重的信仰危机。”41就连洪秀全也难以逃脱这种心理上的变异,后来的洪秀全久病不医,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这是后话。

 


  注释:
  1 参见【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M】三联书店,1953,1-3页
  2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7页
  3 所谓认同,即英文identity,是指个人界定自己身份的一种方式。社会上没有孤立的个人,每个人都要从属于一定的群体,属于该群体的成员都会以群体的一个分子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这是人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它涉及到人我关系的定位,是自我的延伸也是个人存在的意义的来源。从相对的意义上说,认同又是一种独立于大多数人之外的存在与思考能力,是人确定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独有能力,弗洛伊德就把认同看成是个体人格结构的核心和建构自我的基础
  4 【法】古斯塔夫•勒旁:《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18页
  5同上,25-43页
  6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94-98页
  7 同上,102页
  8 《颁行诏书》,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