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营缮令》桥道营修令文与诸司职掌

时间:2009-7-24 13:45:45  来源:不详
令》:“凡京內大橋,及宮城門前橋者,並木工寮修營,自餘役京內人夫。”其中只涉及了橋梁而沒有道路。日本《養老令》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唐令原貌,這從通過《養老令》文與其他材料相互參照進行的唐令復原研究中已經得到證明。但是具體到本條來說,與唐令不同的是,《養老令》中明確地說是“京內大橋”和“宮城門前橋”,是指特殊规模和位置的重要桥梁,所以不會産生歧義。另一種理解是,如果依宋令的意思是指道,文义上是說得通的。從《天聖令》來看,《唐會要》與之相差的只是少了“自”和“道”字,既然可以證明丟掉了“自”字,“道”字的丟失也不是不可能。按照這樣的推理將宋令復原成唐令,即成爲:

諸兩京城內諸橋及道當城門街者,並將作修營,自餘州縣料理。

  關鍵的问题是,應該如何理解這條令文的准确意思。如果按照兩種不同的斷句方式,此條可以有兩種含義:

1 諸兩京城內諸橋,及道當城門街者,並將作修營,自餘州縣料理。
2 諸兩京城內諸橋及道,當城門街者,並將作修營,自餘州縣料理。

  按照第一種理解,是包括兩京城內所有橋和位於城門街的道路,都歸將作監負責修理和營建。而第二種理解是,將作監僅負責位於城門街的橋梁和道路。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此條的意思,這實際上涉及將作監的具體職掌以及京城道路橋梁的營建和維護的問題。
  按照將作監的職掌來看,似乎如《百官志》所說,街、橋、道等外作都是歸將作所管。事實上只是籠統的概括,而真實的情況如何,就像宋18條所遇到的具體的橋道問題,將作監的具體職掌如何,似乎並不清晰,只能憑比對和分析。
  這也就出現了另一種解釋。即楊鴻年《隋唐兩京考》推測“及”字“似應作其”[5]。首先,由於在此前沒有類似《天聖令》等相關材料的參考,只能從字面上推測。因爲“及”字確實有害理解,所以作者才認爲此字是錯字。今得見《天聖令》,與《唐會要》都作“及”字,可知此字不誤。
  那麽,要解決對此條令文的理解,关键要搞清楚將作監所負責的都城以内橋梁的范围,究竟是兩京城內所有的橋,還是只是當城門街的橋。
  《全唐文》卷三0玄宗《修整街衢坊市詔》:

京洛兩都,是唯帝宅,街衢坊市,固須修整。比聞取土穿掘,因作穢汙坑塹。四方遠近,何以瞻矚?頃雖處分,仍或有違。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於街巷穿坑及取土。其舊溝渠,令當界乘閑整頓疏決。牆宇橋道,亦當界漸修,不得廣有勞役。

其中提到了兩京城內街衢坊市的溝渠、房屋住宅設施以及橋梁道路,均由當界修理,即由所在地負責,就近於所在徵調勞力,而不必大範圍地動用人力。
  關於當界修理的問題,P.2507《開元水部式殘卷》[6]有一段材料於此可作參照。  

    110行 皇城內溝渠壅塞停水之處及道損壞,皆令
    111行 當處諸司修理。其橋,將作修造。十字街側,令當
    112行 鋪衛士修理。其京城內及羅郭牆各依地分,當坊
    113行 修理。   (下省)

從《水部式》在這段文字的前後規定來看,都是敍述關於橋梁番守役使和所須物料供應的事項。110-113行涉及各地段的設施包括橋道的修繕營造,是由不同部門分別負責的。不同地段的街道、溝渠、围牆由各處修理,其維護修理與前引《全唐文》玄宗詔書是一致的,都是由當處負責,只是地段劃分得更明確,分別針對皇城內和外郭城而言。十字街側意指其旁側的曲巷,[7]唐代“凡城門坊角,有武候鋪”[8],在規模不等的城門有大小鋪之設,衛士由五人至三十人不等。《水部式》中的當鋪指坊角各鋪,由所在衛士修理。修造橋梁歸於將作監,只是這裏的橋沒有明确具體所指。
  有關各處橋梁設施的維修,又見《唐會要》卷八六《橋梁》:

  大曆五年(770年)五月敕:“承前府縣,並差百姓修理橋梁,不逾旬月,即被毀拆,又更差勒修造,百姓勞煩,常以爲弊。宜委左右街使勾當捉,,勿令違犯。如歲月深久,橋木爛壞,要修理者,左右街使與京兆府計會其事,申報中書門下,計料處置。其坊市橋令當界修理,諸橋街,京兆府以當府利錢充修造。”

其年八月勅:“其坊市內有橋,不問大小,各仰夲街曲當管共修,仍令京兆府各差本界官,及當坊市所由勾當,毎年限正月十五日內令畢。如違,百姓決二十,仍勒依前令修,文武官一切具名聞奏,節級科貶。如後續有破壞,仍令所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