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清末新政中的保守主义思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
论清末版权法律文本的出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主义的
联邦模式与清末变局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
略论明中叶以后政治腐败
最新热门    
 
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

时间:2009-7-24 13:45:51  来源:不详
处于中下层的同乡之人对入会缺乏主动性和迫切性。针对这一情况,同乡会从1916年6 月起采取征求会员的办法,先后成立20个征求小组,分头动员同乡之人入会并征集经费[3]。这一活动开始时没有定期,视情况开展征求活动,于1920年、1921年、1924年各进行一次,此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只是在抗战时期有两次是3年进行一次,一直没有中断过。[4]由此,不仅使会员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增强了同乡者的团体意识,密切了同乡会组织与同乡人员之间的联系。会员数量在开始征集的当年就达到4000余人,1920年时猛增至21032人,1942年再增至30345人,1946年又增加到35059人。[5]这个数字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概念呢? 在1915年时,上海的宁波帮所开工商企业大约有2788家[6],1941年时因受日军占领之影响降至2230家[7],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中上层旅沪宁波人士已加入了同乡会,也可以说同乡会已成为旅沪宁波商人的全员性组织。从完整意义上说,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之后才真正标志着宁波同乡组织的正式形成。

同乡会所办的会刊也对促进同乡的团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会于1921年6月创办《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刊》,每月一期,间有停歇,到1937年7月因上海抗战爆发而停办,共出168期,1946年又复刊。该刊作为宁波“旅沪乡人之喉舌”,刊登了许多有关同乡会建设和同乡活动的信息,辟有“本会纪事”、“公学报告”、“水灾急赈会纪事”、“七邑拾闻”、“旅外同乡近讯”、“明州轶事”、“案牍”、“学务”、“经济”、“专件”、“谈丛”等栏目。[8]这些栏目所刊登的内容,或引导和号召同乡加入组织;或向广大同乡通报同乡会的组织和活动状况;或为全体同乡提供各地同乡和故乡的状况;或发表同乡人士的会务、商务和政见言论。这一切,对增强同乡的团体观念、互助意识、信息沟通、公益活动都颇有益处。

在职能机构设置上,由原来的董事总管,各帮轮值制度转变为专职机构分工负责制度。四明公所的业务管理是没有专职机构的,由董事总管公所的一切重大事务,以掌管公所的银钱和善举为主;日常事务则由各帮所推选的司月董事按月轮流当值,以管理商业事务为主;公所内的专职管理人员只有两名,分管账务和杂务。[9]

宁波旅沪同乡会则设立了各种专职机构,分工负责各项工作。成立之初就设有审查、评议、文牍、经济、会计、调查6 科。[10]1928年之后,根据会务扩展的需要,新设基金委员会、建设股、教育股、评事股、调查股、土物陈列股、社交股,办事科室由原来的6科改为4科。[11]这种职能机构设置状况,既表明职责分工明确,也表明会员的各项活动在有关职能机构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展开,机构设置与其“救生”功能相一致,完全是一种现代社团的机构设置模式。

 当然,作为现代性社团的宁波旅沪同乡会,并非与作为传统社团的四明公所毫无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在四明公所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作为组织基础的同乡关系和联结网络,在四明公所时早已形成;作为组织原则的民主选举和入会自愿,四明公所亦有程度不同的实行。有些事业在四明公所时期已经有之,如难民救济活动,四明公所就有所进行;经济活动则是各业帮会组织的主要业务;职业介绍在同乡私人之间自古有之。同乡会只是把这些联结网络、组织原则和活动加以扩大化、制度化、规范化而已。从四明公所到宁波旅沪同乡会的变化,不仅显示了宁波同乡组织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也说明以会馆、公所形式出现的传统同乡组织,经过改造,可以转变成为现代性的同乡组织,并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同乡会的组织结构、成员构成,与宁波旅沪同乡会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限于篇幅不再一一类举。

各籍同乡会成立之后,各籍的会馆、公所都基本上存在,但是它们除了作为同乡的慈善活动机构,或作为同乡会的办公和集会场所之外,其组织形式和功能作用也向着同乡会的模式体制转变。首先是宁波旅沪同乡的传统组织四明公所引进了同乡会的组织机制,从1912年起对公所的组织体制进行改革。是年由公所经理沈洪赉发起成立“四明公所公义联合会”,以“同乡各团体、社会各业行号之捐助经费者”为会员。1915年成立公所董事会,选举朱葆三、周金箴、沈仲礼、虞洽卿、严子均、方舜年、方积钰、周鸿孙、葛恩元等9人为董事,其领导成员几乎与同乡会的领导者合而为一了。并改变以往“董事有事始集,未尝定期会”的传统,每年轮流由一位董事值年,总领公所事务。1916年公义联合会召开常年大会,重新制定公所章程,正式确立了公所的新体制。章程规定: 公义联合会设董事6人,“由公义联合会年会选举”;公义会有辅佐并监督公所董事会执行会务的权利,“公所一切事务,均由董事会及公义联合会董事协议决定之”,“遇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