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
梁启超:“激进-保守”
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
明清时期海岛开发模式研
试论明清东南沿海海洋经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模式
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模式
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模式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
最新热门    
 
联邦模式与清末变局

时间:2009-7-24 13:56:53  来源:不详
中国自周衰东迁后,就盘桓在列国分立与帝国一统的循环往复之间,直至末民初之际,始有以联邦模式摆脱此一轮回的设想与尝试。那时的一系列努力,最后都失败了,问题于是留了下来。当我们走向未来时,清末民初这一段可观可叹的变局,就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源。那时的努力为何没能成功?从中可以汲取些什么东西?这就是笔者所要探讨的。本文主要以清末为限,是为开篇。

一、清末的历史位置

与西方近代文的交汇,特别是遭遇西、东方列强的全面入侵,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数。这些变数虽然产生了许多表面上、形式上的新东西,但尚不及从根本上改写中国历史的原有逻辑[1]。这一逻辑指的是三千年来政治大势上的分合周期,其概况如下[2]:

周期     统一时期     分裂时期

一      西周      春秋战国

二      —两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      隋—    五代十国辽夏金

四     —明—清   清末民初大陆台湾…

当太平天国战争(它标志着一统帝国瓦解的开始;前两周期处于同一位置的是汉末的黄巾起义和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仍在继续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使清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与相当多的领土[3]。虽然列强维护了清廷形式上的统一与权威,帮助其平定了农民起义,但他们和清廷的关系,与汉末、唐末霸主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4]。此外,还有乘清廷衰败而崛起的汉族地方(以省为基本单位)势力,也几乎是不可逆转地分割了清廷的许多大权。[5]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政治格局,已是列强在华势力、汉族省级(甚至联省级)地方势力和清廷这三方的联合统治。[6]中国实际上已经结束了第四周期的统一时期而进入分裂时期。它的头七、八十年,就是通常所称的“清末民初”。

列强之东来是此期不同于汉末、唐末的根本之点。中国人再没有旧时那般抱残守缺、苦撑待变的余地。分崩离析之潮既不能阻,瓜分亡族之危又不容轻。但另一方面,列强对清廷的支持,却迟滞了地方势力的发展;而列强之间的均势,又抵消了彻底瓜分的现实可能。这些,就在客观上给满清留下了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如果能抓住这一难得的良机,变政改制(其中当然也包括,如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先知先觉者所希望的那样,在中国确立联邦类型的政体),那就很有可能挣脱历史循环的漩涡,而跃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联邦模式之要义

联邦模式对中国的效用,初步而言就在于它既能遏阻恶性分裂引致被列强所乘势瓜分,又能避免武力兼并达致统一从而再造专制主义帝国政制。其所以能如此,就在于联邦模式是旧式统一与分裂即极端统一与极端分裂之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混合状态。联邦模式既反对整体完全溶合、消解部分,又反对部分完全脱离、孤立于整体[7]。如此,就能形成统一而非专制,并立而非敌对;统一以避免战争,分治以避免暴政——那样一种适中的状态。具体来说,它可以遏阻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趋于极端化、绝对化,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保持一种稳定的均势[8]。作为迥异于传统集权统一的分权统一模式来说,它无疑是针对专制主义顽症的一剂良方。但对于惯用两极对立、非此即彼思路的一般中国人来说,这样的设计似乎非常地不可思议。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