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49:59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施坚雅模式包括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该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代中国市场史、城市史、人口史3个方面。客观而论,受施坚雅模式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诸多方面获得了拓展。尽管施坚雅模式存在局限性,但从方论的角度看,这一模式仍是我们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可以借鉴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  施坚雅模式  中国近代史  中国学
 
 
1964—1965年,施坚雅发表了3篇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论,对中国市场体系初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式。①前2篇专论,对晚及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市场变迁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初步奠定了施坚雅模式。这一时段,恰好与中国学者眼中的“近代”相吻合。第3篇论文,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商品流通方式和市场共同体等问题,属于施坚雅模式的论证部分。施氏不讳言他的研究是对历史模式的一种提炼,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市场结构必然会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G.William Skinner,“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Part 1,2,3,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24.N0.1—3(1964—1965)。
 
地方性的社会组织,并为使大量农民社区结合成单一的社会体系,即完整的社会,提供一种重要模式”。又说,“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可以划分开的每一个阶段中,农民交易活动都应该受到密切的关注”。他强调,“对中国农村1949年以来的充分阐释必须依靠对前现代农民交易活动的优先分析”。可见,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是施坚雅构架其理论模式的学术平台。①这一模式在1977年出版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得以完善。②施坚雅模式是一种结构一功能分析模式,从“施坚雅模式”的核心概念是中心地区(Core)和边缘地区(Periphery)即可知晓。在中国学者眼中,施坚雅模式包括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前者主要研究中国乡村社会,以《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为代表;后者主要研究中国城市化,以《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为代表。施坚雅的区域体系理论是集市体系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两者均以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地学说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吸纳了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Glbeft Rozman)的城市空间网络学说、美国地理学家济弗(George K.Zipf)的等级一规模学说,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屈指算来,今年正是该模式诞生40周年。值此之际,剖析施坚雅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以及该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展尤其是方法论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学者的近代史研究,至于施坚雅模式对国际汉学界的影响,笔者将另文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参见[美]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②  G.William&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