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
领主制与地主制:封建生
视野、思路与史学研究
两个角度与两种真实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
新发展观下文物保护科技
优势·成就与问题·差距
梦想辉煌——关于中国大
体验与认知中西感受文化
谈两种员工选聘途径的利
最新热门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沉思——1950~1952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目标模式的选择

时间:2009-7-24 13:50:34  来源:不详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农业要迈上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台阶,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回顾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解除当前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疑虑,克服种种思想障碍,推动农村合作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不仅必要,而且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的主旨是对50年代初期农业合作经济的目标模式选择进行历史反思,以期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再造合作经济提供一点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一、老区互助组出现涣散苗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面临新的台阶
 
  新中国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老解放区农民开展劳动互助相衔接。在农忙季节换工,是中国农民互助的传统方式。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就注意利用这种形式,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倡导、鼓励、扶助个体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劳动互助组织。互助组是中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最初形式,它符合农民的习惯,农民易于接受;对于解决农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时,农忙季节每家在某一时间的某项农活上人手不够的矛盾,克眼遭多年战争破坏而造成的耕畜和工具不足的困难,帮助参军户,促进生产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在抗日根据地,在新的解放区,互助组也得到了发展。
新中国建立之初,正当新解放区农业生产互助组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时,一些老解放区的互助组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华北、东北等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较早,先获得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农村经济最早得到恢复。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那种因缺乏耕畜、工具而成立的互助组,已不能满足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经济状况改善较快的农民中,出玥要求退出互助组的倾向。据1950年11月发表的《山西武乡农村考察报告》反映:“根据6个典型村的调查,及县委对于互助组的研究,与34个村728个互助组的情况看来,除少数先进村的若干互助组外,大部互助组由于生产恢复,农民生产条件逐渐具备,生产困难减少;……相当普遍地呈现着消沉解体的倾向。互助组的形式虽然还依旧存在,但组员思想涣散,劲头不大,甚至实际上是各千各的。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农民反映近几年来是‘生产一年比一年好,组织起来却一年不如一年”’。①同年11月中共山西长治地委在一篇报告中反映:“在农民群众中,特别是在经济上升比较迅速的农民中,产生了愿意自由地发展生产,产生了不愿组织起来或对组织起来兴趣不大的单干的思想。这是老区互助今年呈现涣散、萎缩以至部分陷于解体的基本原因。”② 1951年4月17日中共山西省委向华北局报告了这种情况:“山西老区的互助组,基础较大,历史较长,由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的劳、畜困难,已不再是严重问题,一部分农民已达到富裕中农的程度,加以
---------------------
①  《新华月报》1950年11月号第55页。
②  《山西长治地委关于组织起来的情况与问题的报告》,《人民日报》1950年11月14 日。
 
战争转向和平,就使某些互助组发生了涣散的情形。”①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根据对黑龙江、吉林、松江、辽东4省16个村屯的一些调查材料所写成的综合报告中认为:“不少地区对互助组的领导,未能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内容而产生了很普遍的松懈现象。”②
    互助组符合农民传统的换工习惯,在老解放区有较长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且老解放区的农民觉悟程度较高,与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深,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强调进一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之时,出现了涣散倾向?
    要正确地认识这种现象,必须对互助组的性质、作用有一个科学的历史的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在利用、改造旧中国农民劳动互助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