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
领主制与地主制:封建生
视野、思路与史学研究
两个角度与两种真实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
新发展观下文物保护科技
优势·成就与问题·差距
梦想辉煌——关于中国大
体验与认知中西感受文化
谈两种员工选聘途径的利
最新热门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沉思——1950~1952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目标模式的选择

时间:2009-7-24 13:50:34  来源:不详
一分配,日常劳动的付出与最终收益的联系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并取决于各种自身不能决定的因素。实行怎样一种劳动管理和分配办法,才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把农民的日常劳动与自身物质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责任心和劳动热情.这是自合作化初期就开始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20多年的艰苦探索,始终未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结果是,农业中的集体劳动,成了“出工慢腾腾,干活大呼隆,散工一窝蜂”。不仅没有在集体劳动中激发劳动者的进取心,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在集体劳动中出现了懒惰攀比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农村干部管理水平低,也不是由于农民思想落后,更不是实践过程还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 
以上简单分析说明,由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即使实行集体劳动,也无法实现全面的专业分工;简单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的原理,只适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个别环节;在手工农业的生产全过程中实行集体劳动,会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不利于加强农民责任心,调动生产积极性。把马克思工场手工业的原理简单地照搬到农业中来,不是创造性的运用,而是失误。 
  
简单的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今天人们对于40年前那场争论所涉及的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在我国当时及现在农业生产条件下,家庭仍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最有效率的单位。因此,当前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不能轻率改变;合作经济的形式与内容应以为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为主。目前,农村中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的工作刚刚起步,合作经济的具体形式以及合作经济宏观体系的建立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在探索中还会产生不同认识,提出各种方案。50年代初期选择合作社目标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事先没有也不应该有现成的固定模式,在诸如合作社的具体形式这类问题上更是如此。在各项工作的最初阶段,产生不同意见,提出不同方案,是正常的现象。要对这些不同认识做出结论,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因此,解决认识分歧的办法,不应是急于归于某一种意见,立即按照统一的模式在全国推广。没有经过实践在短期内做出的结论,往往是照抄某个理论或照搬某种模式的结果,很难做到符合国情。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允许各种不同意见的存在,选择多种方案进行试验,在实践中进行比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最后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比较科学,比较符合实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