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甲午战争前传统农学向实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
梦断甲午年——试论中日
甲午中日海上角逐与制海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小测试甲午中日战争,你
中日甲午战争对英国远东
最新热门    
 
甲午开战与“陆奥外交”--以日本“六·二出兵”为中心

时间:2009-7-24 13:45:52  来源:不详
社稷呢?实在不能不令人寒心。”(注:见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即《陆奥外交》),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第62-63页。)以上所言,诚为事实,但这一点并不能证明日本会放弃其扩充野心而不去发动侵略战争。应该看到。明治维新以来,迄于甲午战争,日本每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都含有很大的军事冒险主义成分。试看1987年日本发兵入侵台湾时,他的军备能够独立吗?显然不能够。尤其是当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时,不仅在军备方面说不上完全独立,而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前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Max August Scipio Von Brandt)指出:“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危机四伏,对于日本国家和当政的人们,不要说战败了,即使战事拖长下来,也是十分危险的。”(注:《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9页。)战争才打了二三个月,一些西方人士就认为“日本已经筋疲力尽了”。(注:《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9页。)他们的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1895年1月4日,英国驻日公使楚恩迟(P.de Poer Trench)曾就日本的财政形势向外交大臣金伯利(John Wedehouse Kimberley)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尽管日本人强作乐观,但该国的财政形势正日益变得严峻,所有情况都证实今后几个月内这方面的压力将更加严重。问题不在于管理,而在于是否还能满足如此庞大的驻海外部队的巨额开支。去年12月29日,日本银行发行了总额为280万元的有息纸币,12月31日又发行了120万元。有些人认为,这种特殊的纸币的发行将会加速货币流通,从而具有提高股票价格的作用,但是商业界对此表示怀疑。日本银行有在非常情况下发行这种钞票的特权,现在之所以运用这一特权,肯定是迫于存在强大的压力。除此之外,在今后两个月内,人民还必须向政府交纳大约3000万元的土地税和第二次战争贷款,如果中国不迅速接受条件,则完全可以预言,日本将在本年底前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注: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c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I,Series E,Vol.5,Sino-Japanese War and Triple Intervention (1894-1895),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America (Bethesda),1989.)

    这是一条弥足珍贵的史料,它证实了许多中外人士的预计,如果中国能将战争久持下去,日本必定支撑不下去,胜利就会转到中国方面。上述情况在在说明,无论是日本在1874年发兵侵台,还是1894年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都是在军备不足、政局不稳、财政不敷等情况下靠军事冒险取得成功的。所以,用军备不足来证明日本“六·二出兵”的和平目的,是很难成立的。

    第三、日本舆论倾向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这个理由是相当片面的。当时日本许多媒体鼓吹战争,甚至叫嚷要灭亡朝鲜。“冲其巢窟降其王”,“蹂躏八道意气扬”,并进而侵占中国,“何不蹂躏四百州”。(注: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这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不过,信夫清三郎把这些战争叫嚣都视为非主流观点,他特地引证了能够“反映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和“具有权威的《东京日日新闻》发表的两篇关于出兵政策的社论”:第一篇是6月9日的社论:

    “政府最后决定向朝鲜派兵。若干支戎马不日将向汉江进发。而且,清国军队也已经进入朝鲜。我们希望我国的自我克制之师,不久将满载荣誉与和平凯旋。这次派兵,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在朝鲜的侨民。日本对朝鲜绝无任何企求。因此,事平之后,按照《天津条约》,与清兵一起撤退,不复留防,此乃理所当然。其结果,我们只想使朝鲜恢复到发生叛乱前的状态。我们岂能以一种局势的变化而危及朝鲜的独立呢?我们只是依据历来的政策主张,努力保护朝鲜。……既然我国的派兵目的如此,我国的对韩政策如此,派遣将士,无论陆军和海军,都须以和平为目的进退运动。”

    第二篇是6月12日的社论:

    “向韩国派兵的目的,正如我国陆海军当局允许公开披露于报纸所言,主要在于保卫公使馆,保护在朝鲜的日本侨民。从明治15年(1882年)《济物浦条约》来说,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