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
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
略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
论清兵入关的文化背景
满清入关与明末中国现代
最新热门    
 
清入关前对辽东汉区统治探微

时间:2009-7-24 13:45:54  来源:不详
[9]。可见,努尔哈赤身边掌笔墨的秘书之类的人物,主要是汉人。这些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汉人在女真社会中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努尔哈赤的亲信侍卫亦有不少汉人,“高皇帝创业之初,有洛翰者,本姓刘,中原人。以佣至辽,初给事于建州,颇勤俭有勇力,高皇帝赏识,拔为侍卫”,深得努尔哈赤信任,“倚如左右手”[10]。总之,努尔哈赤自青年一直受到明封为龙虎将军、多次到北京朝贡、经常来往于辽东汉区、广为结识辽东明将、甚至身边文书武卫都用汉人的耳濡目染的汉文化熏陶。他熟悉汉语,能读汉文书籍。《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的训谕中,对于中国古代典章文物非常熟悉,言必称汉,奉明制为圭臬。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努尔哈赤对中原,特别对辽东的山川风物、明廷弊政了如指掌。明人也承认:“辽人兼辽兵、辽马、辽饷,奴酋习知。”[11]所有这一切,都为努尔哈赤人居辽东奠定了基础。

在统一战争过程中,努尔哈赤将合并的诸部女真迁至浑河流域,适应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它是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的一种狩猎组织演变来的。当氏族成员出猎时,编有每10人中以1人为首,以10人为单位的组织,称作牛录。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对牛录进行了改造,把始创时每牛录10人改为每牛录300人,置1牛录额真(汉译佐领),各牛录分别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其后,由于“归附日众”,牛录增多,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在旧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5牛录为一甲喇,由甲喇额真(汉译为参领)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由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统辖。每一固山又另设梅勒额真,为固山额真的副手。并在原有的黄、白、红、蓝4旗之外,又添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合称八旗。每旗兵力约7500人。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八旗士兵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为兵。八旗制度把女真人、蒙古人、汉人的所有户口都混合编人八旗中。这样,每一个旗内都是几个不同族别、不同地区的聚合,都按同一政令进行管辖,并且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八旗制度密切了不同族别人们之间的关系。八旗制度在生产和战斗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女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明天启年(1621年,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人居辽沈开始,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崇德八年)十月,清军完全占有山海关以外地区,前后统治辽东22年。这22年中,由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推行一系列政策,极力强化其在辽东的统治。

其一,强制满汉人民迁居杂处,同耕共食。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大量满族军民风尘仆仆地来到辽东,居无定处,急需安置。努尔哈赤为了稳定人心,首先对编人八旗的满、汉人等实行了“计丁授田”,规定1男种5垧粮田,种1垧棉田,一起编组成屯庄,在牛录额真统一管理下进行以户为单位的独立生产,并且纳粮当差。每3男种1垧贡赋田,20男当中1人当兵。同时,20男中1人应公差,以解决军饷、兵源等方面问题。同时,又源源不断地迁人大批女真人,部分屯居开原、铁岭、辽阳、沈阳。为了解决这些大量内迁的女真人吃住等问题,努尔哈赤下令,辽东汉人的房屋与女真合住,粮食同吃,分田耕种。这种强制汉人与女真人同住、同食、同耕的办,不但要令汉人民户供奉女真人的吃住,还要将家中有多少斛、多少升粮食如实报告;报告后,按女真的人口计算,每人每月给粮4升。这样,大大加重了汉族人民的负担,结果必然激起汉族人民强烈的反抗。

为了控制、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努尔哈赤将大部分新征服地区的汉人迁离故土,其中一部分被迁移到女真人的“发祥之地”。大量女真人随军人居辽东。也就需要大量的汉人去填补;因此,努尔哈赤下令,要求已经人居辽东的女真人,将其原有的房屋、田地、粮食,全部交给移来的汉人,用以安置这些迁离故土而来之人。另外一些汉人被迁徙到女真人居住比较集中或者其统治势力容易控制的地方。后金天命六年七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