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中国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
恭愍王后期明高丽关系与
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力的提
碑石所见清代后期陕南地
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
15世纪后期撒马儿罕使臣
最新热门    
 
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

时间:2009-7-24 13:45:54  来源:不详
;           二、四小贝勒旗主

    杜度在天命时期曾任镶白旗主,已为研究八旗制度者所共识,其他三人是否是旗主?下面这段材料虽未直接说明,但已包含着这方面的内容。《满文老档》记叙天命九年(1624年)大政殿(八角殿)庆贺旦的朝仪如下:

    (汗)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代善)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皇太极),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硕托阿哥。第十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率朝鲜官员、汉官员叩头。第十一乌纳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叩头。[10]

    这段记载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诸贝勒、阿哥行礼所分的八班,正应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

    因为后金(清)举行元旦贺仪,习惯以八旗、蒙古贵族、汉官、朝鲜官员这几部分人分别划为班次行礼[11],天命九年元旦的这次贺仪也应是按照这方式划分班次。其中恩格德尔为首的第二班为蒙古贵族;两个汉人额驸抚顺额驸(李永芳)、西乌里额驸(佟养性)率领的第十班是汉官、朝鲜官员行礼之班;乌纳格率领的第十一班是当时附于八旗满洲之下的众蒙古旗人,做为一个特殊班次放于最后行礼。由此看来,前边的余下班次,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第三班的阿敏,直至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八个班,正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也正因为如此,阿巴泰因与杜度同在一旗,才合为一班,同样,岳托与硕托同在一旗,也合为一班。至于第二班的恩格德尔等蒙古贝勒,是因他们地位较高,才安排在大贝勒代善之后、阿敏之前,插入了八旗之中。

    (二)、八旗的这八个班次,又是以旗主为代表叩头行礼。

    因为元旦贺仪的八旗之班,或由“八旗诸贝勒各率本旗依齿序行礼”[12],或由各旗长官固山额真各率本旗官行礼[13]。如上天命九年元旦的八旗班次,诸贝勒虽未率本旗,应是各自代表本旗而行礼的,所以他们虽然只是一旗的代表,却分别代表一班,与八旗之外率众行礼的班次并列而成班,排为第一(除去第二)至第九八个班。而且其按辈份、齿序的排班也与贺仪的惯例吻合。因而,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应是代表正红旗、第三班的二贝勒阿敏代表镶蓝旗、第四班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代表正蓝旗、第五班的四贝勒皇太极代表正白旗。以下第六班的阿济格,第七班的多铎,第八班的阿巴泰、杜度,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四班也必代表其他四旗。前四个大贝勒各为所代表旗的旗主,后四班的小贝勒也必有四人为各自代表之旗的旗主。其中第八班的杜度已明确为镶白旗主(因是同旗的阿巴泰之侄,辈份低,故该班列名位于阿巴泰之后),其他三班之旗的旗主则应是阿济格、多铎、岳托。

    (三)、以上八个旗主,又正好与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相同,只是杜度的旗主为豪格所取代,因而天聪之时阿巴泰又与旗主豪格同旗,其他人则一仍其旧。因此,便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测:天命九年以前八旗已经确定八个旗主,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正是天命后期的八个旗主的延续。其中就包括四小贝勒旗主:阿济格、多铎、岳托、杜度(后改豪格)。杜度无须再证,下面再以具体事实,对其他三人在天命后期充任旗主作进一步的论证。

    天聪元年(1627年),代善等诸贝勒曾追述:“阿哥阿济格、阿哥多尔gǔn@①、阿哥多铎,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14],说他们在努尔哈赤在世也即天命时期分给了全旗——整个固山,分给其整旗或全旗,与他们任全旗之主是同一语。具体分拨情况,皇太极也有叙述,他曾对多铎说:“昔太祖分拨牛录与诸子时,给武英郡王十五牛录,睿亲王十五牛录,给尔十五牛录,太祖亦自留十五牛录”[15]。当时太祖努尔哈赤领有两黄旗共60牛录,阿济格(武英郡王)、多尔衮(睿亲王)兄弟二人得30牛录,正好一旗,此后及整个皇太极时期,这兄弟二人也始终同在一旗。兄弟二人阿济格年长,故应以他为旗主,这样任命也符合当时的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