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恭愍王后期明高丽关系与
十六国北朝时期五行帝德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力的提
碑石所见清代后期陕南地
明代后期蒙汉互市及其社
15世纪后期撒马儿罕使臣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
最新热门    
 
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

时间:2009-7-24 13:53:28  来源:不详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向南方迁移。此后,由于藩镇割据、唐末农民战争和军阀混战造成的战乱,以及逃避沉重赋役等原因,北方人民的南迁断断续续都在进行着,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结束,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移民遍布南方各地。其中包括今浙、沪两省市和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的江南地区,吸收的移民人数最多,是移民的主要迁入区之一,移民对江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迁移过程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北方陷于战乱之中。安史叛军因在南阳(今河南邓州市)和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等地遭到唐军的顽强抵抗,在淮河以南的活动相当有限,更未进入江南。除了永王璘、刘展两次叛乱产生过时间较短的局部战争,江南大体保持着和平的局面。此外,自东晋南朝以来江南即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基于这两种原因,安史乱后玄宗率部分臣僚逃入蜀中,士大夫则多奔东南。顾况说:“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①a];李白指出:“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①b];《旧唐书》卷一四八《权德舆传》载:“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韩愈追溯道:“当是时,中国新去乱,士多避处江淮间。尝为显官得名声以老故自任者,以千百数”[②b]。所谓的“吴、东吴、江东、江淮”,或仅指江南,或指包括江南、江西和淮南在内的区域。虽然文献很少提到普通百姓的迁移,一般说来士大夫迁客较多的地方,也是百姓迁移之所在。据上引诸人之语,时人认为江南是安史之乱期间北方移民最多的地方。
    安史之乱时形势的急剧发展以及向江南迁移的人潮是如此之盛,以至于不少人都以为朝廷将要迁入江南,在此情况下,坐镇江陵的永王璘率兵数万顺长江东下,袭击吴郡(治今苏苏州市)等地,企图抢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建立半壁江山[③b]。由于江南的繁富,一些北方军事野心家也率军经淮南南下。上元年(760年),刘展率亲属和州兵七千人进入江淮,在长江南北为唐军击败[④b],便是一个例子。各种政治势力的进入,对北方人民向江南的迁移潮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展叛军的活动一度使江南陷入动乱之中,“安史之乱,乱兵不及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矣。”[⑤b]受此影响,一些江南人民也参加到外迁避难者的行列。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的诗人戴叔伦便因“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和姐夫一起率亲族乘商船溯长江西上,迁入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以后其姐夫一家定居于此[⑥b]。不过,这种动乱局面并未维持很久,即使浙东袁晁起事规模和活动地域也相当有限,往往一二年左右即被扑灭,因此为躲避战乱而发生的江南人民的外迁规模不大。
    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开始进入藩镇割据时期。约自建中元年(780年)起,藩镇之间争夺地盘和藩镇与朝廷之间的战争开始升级。如果战争持续几年,战乱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也会向南迁移避乱。建中末由于德宗出逃梁州(今陕西汉中市),镇守江东的韩滉以为德宗将要南迁江南,聚兵修石头城(即金陵),置馆第数十以待之[①c]。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必然有一些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县)任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