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布衣天子”朱元璋的政
朱元璋任职考
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意义
朱元璋的集权措施与明中
-           朱元璋的相
最新热门    
 
朱元璋的滥杀心理及其影响初探

时间:2009-7-24 13:46:17  来源:不详
火中烧,令壮士用刀捣碎张来硕牙齿。后李善长弹劾参议李饮冰与杨希圣弄权不法,朱元璋想到熊氏是杨希圣未婚妻,不由嫉恨交生,下令在二人脸上黥刺“奸诈百端,谲诡万状,宜此刑”字样,又命割李饮冰之乳,立死,劓杨希圣之鼻,安置淮安[17]。大肆施虐之后,朱元璋的心理获得满足,对熊氏也就没有多大兴趣了,后来又坚持将熊氏配给杨希圣。

洪武中后期,朱元璋的超我和自我退化得更加严重,基本上丧失了压抑冲动和欲望的自制力。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攻击内驱力强烈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外,还有一些特定原因。其一,马皇后逝世和太子朱标早亡,给他的精神造成极大打击。悲痛加剧了他的暴躁和乖戾,致使他“愈肆诛虐”[18]。其二,朱元璋是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家,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无望,严重的挫折心理加剧了他的暴虐和攻击性。其三,自即位以来,朱元璋“勤于听断,四鼓而兴,未明而朝,日昃始罢,体或不豫,亦强出视朝”[19],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以致神经衰弱,“中夜寝不安枕”[20],“四夷小有警,则终夕不寝”[21],严重的睡眠不足使他精神疲劳,终致患上心跳过快的病症[22],因而更加烦燥不安,神经过敏,动辄暴怒失常。这样,洪武中后期朝廷内外蒙上一层浓重的恐怖气氛,官员们上朝时,都要和妻子诀别,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来国。朱元璋喜怒外露,视朝时“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23]。不仅许多文武官员成为朱元璋攻击冲动和施虐心理的牺牲品,就是那些受到朱元璋宠爱、为他生儿育女的妃嫔,也成为他施虐的对象。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就无端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充妃所为,亲手将她杀死,弃尸城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竟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太平门外,待朱元璋怒气平息,想给棺木埋葬时,三具尸体已腐烂不能辨,只好立三个坟丘算作三妃墓[24]。

在中国历史上,心理变态的统治者,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肇创大业的帝王,总是期望后代也能扮演自己成功扮演过的角色,而常对具有正常心理的接班人不满。如始皇觉着太子扶苏太懦弱,刘邦认为太子刘盈太仁柔。朱元璋也是如此,因自己异常冷酷,便总怀疑太子朱标心理不够坚强,“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心理正常的朱标哪里见得这种丧失人性之举,不胜惨蹙,合掌连称:“善哉!善哉! ”[25]也像许多心理变态的施虐狂一样,朱元璋对杀人的手法极感兴趣,花费心思创立了许多酷刑,“自凌迟处死外,有刷洗,裸置铁床,沃以沸汤,以铁刷刷去皮肉;有枭令,以钩人脊悬之;有称竿,缚置竿杪,悬石称之;有抽肠,亦挂架上,以钩入谷道钩肠;有剥皮,剥赃酷吏皮置公座,令代者坐警以惩;有挑膝盖;有锡蛇游等法”[26]。朱元璋热衷于将人皮完整剥下保存展示,也很喜欢让尸体长期悬挂示众,以致连国子监这样的育才之地也总是“悬尸连比”[27]。为了满足自己的施虐欲望,朱元璋不仅喜欢杀人,还喜欢欣赏人面对死亡的恐怖与痛苦。医人王允坚卖毒药与人,事发,朱元璋命将王允坚带到自己面前,先强迫他服下他自己配制的毒药,等毒性发作,又用粪清插凉水为他解毒,次日则将他枭令示众。朱元璋将此事写入《大诰三编》,描述得非常细致,可见此事曾使朱元璋获得极大心理满足,事过之后,仍觉回味无穷。朱元璋还喜欢仪式化的死刑执行方式,铲头会就是一例。他“恶顽民窜迹缁流,聚犯者数十人,掘地埋其躯,十五并列,特露其顶,用大斧削之,一斧去数颗头,谓之铲头会”[28]。当过和尚的朱元璋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斩杀和尚,心里一定十分畅快。

 

 

洪武时期有过不少次大规模杀戮行为,小规模的或单个的诛杀更是每日不断。这些杀戮的共同心理基础,就是上面揭示的朱元璋强烈的攻击冲动和旋虐倾向。其中一些是朱元璋这种病态心理发作的无辜受害者,并无其他缘由;另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一类人的杀戮,则往往与其他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功臣集团的覆没,是明初政治史上的大事。朱元璋对功臣集中地、成批地诛杀,主要有两次,这就是胡惟庸之狱和蓝玉之狱,两次诛杀达三四万人。正如史家们所分析的,朱元璋之消灭功臣集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功臣们恃功自傲,贪婪地揽取权力和财富,所行多不法;二是朱元璋对功臣们怀有深刻的猜忌心理,将他们视为皇权的最大威胁,不除之不能心安。两者之中,尤以后者为要。建国之前的龙凤八年(1362)曾发生淮西骁将邵荣谋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