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王船山《四书笺解》著作
最新热门    
 
《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

时间:2009-7-24 13:46:30  来源:不详
唐枢传》;卷二十三《刘一传》、卷二十九《史可法传》、卷四十《安南传》九处都注有“颂蔚按”,这些大都是对《明史》中的考证再作体些补充。例如卷七《朱能传》将“进攻济南,次
铧山”的“铧”改为“华”,其下即注:“颂蔚按,《陈亨传》,‘与平安战铧山’,‘铧’亦当改‘华’”;卷十五《安磐传》将锦衣百户“张仅”的”仅”改为“瑾”,其下亦注:“颂蔚按,《孙交传》亦作瑾”,王颂蔚的按语中亦有较为精详的考证,如景泰年间广西土司黄  建议易储一事,《明史列传》中载:“(侍郎揭稽)尝荐黄竤,且代草‘易储疏’” [53],该卷末未附考证,但王颂蔚却有不同的看法:“颂蔚按,《江渊传》云:‘初,黄  之奏易储也,或疑江渊主之,邱睿曰:此易辩也,广西纸与京师纸异,索奏视之,果广西纸,其诬乃白。’其语与此异,据此,则代草疏者非揭稽也。”[54]纠正了《明史列传》的错误。再如卷七《金幼孜传》中对“绳愆纠谬”印章提出的异议,又指出了《明史考证》的错误,这些,皆属王颂蔚个人的研究成果。
    “四库”本《明史“也有一些偶然失误,可以通过对读《捃逸》而发现。如原本《明史·廖庄传》中有“于谦、王文以谋立外藩,诛死”的记载,[55]“四库”本《明史》考证中证实谋立外藩之事并存在。但原文的更改为:“于谦、王文以谋立外藩,徐有贞、石亨等诬陷,诛死。”,[56]免不了有谋立外藩之罪,两相矛盾之处一望即见。而翻阅《捃逸》,则知当时的修改确实去掉了“谋立外藩”四字,改为“于谦、王文以徐有贞诬陷死”,“四库”本《明史》中的错误显然是由于抄写错误所致。
    犹值得重视的是《捃逸》中保留了一些重要错误勘正的按语,和大部分修改传赞的按语,这些按语是四库馆臣向清高宗的汇报,却不再收载于“四库”本《明史考证》。从这些按语中,我们能够看到做出一些具体修订的原因和这次列传改修遵循的宗旨。如《明史》卷314《麓川传》起首的大段修改,其卷末没有考证,看起来让人费解,而参见《捃逸》,就能很明确地看出,依据《大清一统志》、《元史》、《经世大典》、《明一统志》、《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麓川、平缅在元代属于金齿宣抚司,原本《明史》将麓川归属于缅甸来加以叙述,自然是一大错误,不能不做出改正。[57]再如《捃逸》中保留的卷197席书等传按语:“按席书等附和璁、萼,不考孝宗,遂至兴献入庙,渎礼乱伦,莫此为甚,虽少有建白,亦不足以掩罪,原赞未协。”[58]从中不仅可看出修改的原因,而且,也能看出改修传赞时所遵循的强烈的名教观念。这类例子尚可举出很多,这正是《捃逸》的价值所在。
    另外,据王颂蔚入值书院时见到的“进呈本”蓝面册,卷115《后妃传》也应有考证,但作为定本的“四库”本《明史》却不知何故将其删去,正文中也不更正讹误。《捃逸》中保留了这卷考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后妃传》从地名、史事到赞语都有考证和修改,这是值得的研究的问题。似乎是“四库”本《明史》在垂成之时,迫于期限,誊录仓促,造成不少新的疏漏。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四库全书》本《明史》是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最终成果。乾隆四年《明史》刊行后,官方纂修《明史》的活动并没有就此终止,时隔三十余年,又起而重新修订。无论是原先的告成刊印,还是后来的发现舛误而修改,其主体皆是清廷,决策者亦清高宗一人,因此,没有理由只承认前所刊印而无视后所修改。对比原刊本《明史》,《四库全书》本将一部分内容重写,其余大部分内容亦经查考,改正舛误,总体学术水平优于原本,经“钦定”写入《四库全书》,应视为清朝官修《明史》的最后定本。
第二,《四库全书》本《明史》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原刊本《明史》本身存有不少缺欠与舛误,如上文所述,在其初刊之际,杨椿即有所指摘;其次,乾隆中开始的纂辑《四库全书》工作,是对文献的大规模总结和清理,私家之书被审查,本朝官修之书亦经再检讨,《明史》的修订遂难以避免;再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清官方的历史观点、文化视角均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