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明代的地方官制
明代官场——张居正 没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明代流刑考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
最新热门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

时间:2009-7-24 13:46:30  来源:不详
的汇编。《建文书法拟》前冠有“颂圣德”十条,记明历朝宽恕建文君臣的圣旨;“述公论”六条,记明历朝请复建文年号的奏章。《建文朝野汇编》中,这些诏旨则被附于卷末,定名为“建文定论”。通过这些集中记述,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政府对建文君臣政策的日渐宽松,建文忠臣的冤屈也因此不辩而雪,这里体现了史家们还历史以公论的意图。

万历时期,建文史籍的编纂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出现了一些伪托之作。如伪托明初失名所撰的《奇秘录》、伪托史仲彬所撰的《致身录》、伪托程济所撰的《从亡随笔》等都是这一时期流传的史籍,这些作品专门记载建文皇帝出亡和诸臣从亡的事迹,将杂记讹传载于史书,编造了许多故事和人物。史仲彬、程济都是建文朝大臣,托名他们撰写史籍,不外乎是让人们相信建文出亡实有其事。这些伪托之作的出现不是偶然,明中叶以后,人们好谈殉国之事,于是,便有好奇者编造小说野记,加以渲染,夸大建文出亡的传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万历以来,朝廷有着为建文朝臣平反的倾向,官修正史时也有改正建文史事的意图,这种背景下,更能激起人们对建文帝的同情,给他安排了一个出亡的善终结局不足为奇,而编写从亡诸臣的事迹,也和社会表彰建文忠臣的呼声相映。这些托名之作的出现使得“野史真赝错出,莫可辩证。”[28]混淆了人们的视听,但反之,也表现了人们对建文事迹的关注。

万历时期积极编写建文朝史籍局面的出现和史籍特点的形成决非偶然,这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万历朝政府对建文君臣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隆庆六年(1572)七月二十八日,万历皇帝刚刚登基,就发下诏书:“革除间被罪诸臣忠于所事,甘蹈刑戮,有死无二,此皆我太祖高皇帝所储养忠臣义士”[29],明令褒扬忠义,并令各有司官员查明他们生长的乡邑,“特为建祠”,或附于本处的忠节祠。万历十二年(1584)御使屠方叔又请推恩建文忠臣的家属和后代,“大慰忠灵,以培圣代纲常”[30],也得到批准。可以看出,万历政府已经下了决心,为义不事二主的建文忠臣彻底平反,褒扬忠义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编撰建文朝史书的指导思想,而要给忠臣建祠堂,又须有一个“忠臣谱”之类的名单,这是《表忠录》、《忠节录》、《逊国忠节录》产生的直接原因。

万历二十二年(1594),在礼部尚书陈于陛的奏请下,明代官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编撰纪传体本朝史的史学活动,为此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为建文史的编撰提供了一个契机,此年八月,礼科给事中孙羽侯条奏:“纂修正史,议本纪则建文、景泰两朝宜详稽故实,创立二纪,勿使孙蒙祖号,弟袭兄年。”[31]于是,改正建文朝史事被提上日程,万历二十三年(1595)七月,礼科给事中杨天民上奏说建文朝的缺典难以湮没,恳请及时修举,“以成祖德,以光信史”[32]。接着,御使牛应元也应次上奏。史官焦竑在他的《上修史条陈四事》中亦将改正建文实录列为首位。[33]他们的目的不外乎是为建文一朝单列本纪,也就是通过这次修史来改正已经过“钦定”的附建文朝于洪武朝且不书建文年号的作法。这些建议没有被完全允准,但是皇帝最终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同意直书建文年号,但事迹仍附于洪武朝后。在政府修史的鼓舞下,朝野史家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了建文史籍的编纂,除去彰显忠义外,他们的一大愿望便是补苴国史,为官方修史提供参考,因此在编撰时注意了博采,以备政府修史时选用,这便不难理解《建文朝野汇编》和《建文书法拟》为何都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了。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嘉靖、隆万以来,在杨慎、王世贞、焦竑等人的倡导下,出现了一股维护史学客观性严肃性的思潮[34],万历朝建文史籍在注重考证和求实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与这种思潮相适应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万历时期建文史籍的编撰是政治影响修史的明显表现,在这种影响下,屠方叔、许有毂、张朝瑞等人从表彰忠义、巩固纲常的角度出发编撰史籍,这又使史学的“裨风教”作用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如储昌祚称赞许有毂的《忠义存褒什》“有裨世风”,所以“聊为之申言于末简”[35]。焦竑在为张朝瑞《忠节录》所作的序言中也认为这部史书可以“旌群哲之义烈,化兆人之肝胆,修二百年之轶事,挽千万世之颓风。”[36]

更应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万历朝建文史籍的编撰活动,对史官责任感的强调也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陈继儒为《建文朝野汇编》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对于建文朝史事“灭曲直不载,不若直陈其状而征示以无可加也;斥野史为尽讹,不如互述其异同,而明见其不必尽情也”[37]。这是针对官方修史而言的,指出了史官应当担负起阐明历史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