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王祯农书》中的“曾氏
张家山《脉书》《病侯》
试说张家山汉简《算数书
张家山《算数书》“乘”
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
论唐修《晋书》的性质
说《晋书》兼及两晋南北
最新热门    
 
《晋书》的史论

时间:2009-7-24 13:46:39  来源:不详
   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是字数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大。《史记》“太史公曰”直抒胸臆,数言辄罢,且极浅近;《晋书》“史臣曰”则要慎重其事地讨论晋代由统一而分裂,由强盛而寡弱的历史教训,以免帝国重蹈前辙,不厌其烦,反复说教。又唐承六朝风,作者皆擅骈文偶体,写来不免铺排张扬,所以刘知几就批评这如同“加粉黛于壮夫,服绮纨于高士”,太不相配(《史通·论赞》篇)。兹后论者相沿,都持此看。这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同散文一样,作为一种文体,骈文本身并没有什过错,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能否自由表达。如果是拙劣的散文,那又有什可取?所以刘知几尽管非难《晋书》用骈文写史,而他自己用来表达这种批评意见的《史通》本身,就用骈文写成。这也并没有妨碍它多方地探讨史学源流发展,分析各优缺得失,流畅自如地表达各种看法。这说明,完全不是文体的问题,而在于是否操练成熟,运用得当。李慈铭说:“骈骊行文,自六朝至五代,诏策诰戒,无不出此”(《越缦堂读书记》)。联想我国中古时期文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的双葩《文心雕龙》和《史通》,皆用骈文写成而影响久远,说明骈文之用,是时尚表现。《晋书》史论也是如此。另外,从史论的发展看,史迁陈寿以降,大都极讲求音节之铿锵鲜明,诵读上口,骈化趋势已很明显。反过来说,骈体的铺排跌宕,回转多变,对于分析复杂多样的历史事件,评价功过相间的历史人物,正有委迤衷,尽其之妙用。要之,史论的好坏,不主要在文体,而在于历史观点的正确程度。这样来看,《晋书》史论是相当出色的。笔者曾就《晋书》史论评价人物之实事求是、褒贬确等特色作过探讨(《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 兹就其有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中表现出的是非观点和历史进步性,再作举例说明。 

    例如,西晋的统治为什那样短暂?祸乱不息的原因何在?武帝等纪,后妃、齐王攸、荀勖、贾充、杨骏等传的史论一再反复指出,西晋的统治来自所谓禅让,因而不注意取措施使老百姓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