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

时间:2009-7-24 13:47:28  来源:不详
不如一些文章所称清政府在暗中准备予以承认,更不是如黄中黄书中所称已“得联俄派之画诺”。实际上,该“七条要求”一出笼,“差不多立刻遭到拒绝”。4月22日,清政府明确答复俄国政府:“在满洲撤军完成以前,绝不讨论任何条款。”[15](227-239)清外务部在23日致驻俄公使胡惟德的电报中也明确指出,俄方“于定约之外,另立条款,且要挟太甚,有损主权,断难应允”。清政府为取得其他列强的保护,有意将“七条要求”向列强透露。清驻俄公使胡惟德在给外务部的电报中就曾建议:“窃以七条俄利于秘,若事至吃紧,恐不能不密告美、日友好等国,暗为牵制。”[16]奕劻也曾致电驻日公使蔡钧,希望“日政府能密邀英、美政府相助”。事实也是如此,1903年4月19日,清外务部日文秘书即将此消息密报日使馆。当日,“日使馆即闻讯派人至外务部询问,当时由侍郎联芳将‘七条’内容简要告知。21日日使面见庆亲王奕劻索取俄照会副本。25日日使由联芳处得到中文照会全文副本”。[17]日本在得到俄国提出“七条”的消息后,就将此消息告知美英等国。美国公使康格23日就电告美国国务院。26日,美国和英国的报纸都公布了此消息和“七条”的内容。美国《纽约时报》还发表社论,认为俄提出“七条”是对美国利益“特殊的打击”。[18](401)4月28日,日本报刊将俄国“七条要求”的照会全文公布。由此可见,俄国提出的“七条要求”是清政府有意向外界透露的,而且最先是在国外的报纸上公布。在国外报纸公布“七条要求”前,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国内报纸登载了俄国“七条要求”的消息和内容。在日、英、美等国已经知道俄国“七条要求”并开始在其报纸上公布的时候,国内“拒俄运动”的发源地上海于4月25日和26日连续为“拒法”举行集会,尚不知俄国提出“七条要求”之事。4月26日或27日,上海人民才得知此消息,并于27日下午在张园集会拒俄,但仍不确知俄国“七条要求”的全部内容。[19](61)而在北京与天津,人们到4月底以后才确知此事。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在4月30日以前“皆不知政府之秘事也”。4月30日才由日本教习告知此事。[19](153)而天津的举人直到5月份才发起反对“七条要求”的活动。
据以上分析,所谓清政府准备承认“七条要求”和沈荩“以侦探手段”探知“七条要求”内容并予以揭露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既然如此,所谓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被逮捕杖死”之说也就没有根据了。当时革命派之所以着意利用和大力宣传这一点,是为了反帝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但这毕竟不是历史事实。那么,是什么促使清廷急匆匆以非刑处死沈荩呢?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应当考虑的。
其一,沈荩作为自立军主要领导人早已被清廷通缉在案,而且名列通缉名单之道。自立军起义时提出的“清光绪帝复辟”的纲领和谴责“逆后当权”的言论无疑触到了西太后的痛处,这种刺激比革命派所想象的沈荩揭露《中俄密约》对西太后的刺激要大得多。这应该是西太后要急匆匆杖毙沈荩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很多革命派的宣传材料中都提到沈荩想通过庆宽结交李莲英,以伺机行刺西太后。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实沈荩有此计划,即使有此计划,也是非常幼稚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沈荩在与庆宽和吴式钊交往时表露对西太后的不满,甚至在气愤之时提出要杀西太后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庆宽和吴式钊为邀功请赏,向西太后告密说沈荩想行刺她这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西太后对沈荩恨之入骨,唯恐杀之不及就更容易理解了。
其三,当时革命风潮高涨,清政府内外交困,本欲借“《苏报》案”杀一儆百,但章邹等被租界当局羁捕,“清政府既逆料其野蛮之行为必难如愿,而积怒愈深,故无端而产沈荩之狱”,“借沈荩等而泄恨”[20](775-780)。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庄月江.刘鹗在上海——纪念〈老残游记〉发表100周年[J].明清小说研究(网络版),2003,(6).www.mqxs.com.
[2]刘蕙孙.铁云诗存[M].济南:齐鲁书社,198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义和团史料(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荣孟源,章伯锋.近代稗海第一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6]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359.
[7]刘德隆.刘鹗与《老残游记》资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蒋逸雪.刘鹗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9]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