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论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盖棺定论”问题

时间:2009-7-24 13:47:30  来源:不详
、已经逝去的人。因此,从理论上、逻辑上讲,历史研究者因没有历史当事者的干扰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直笔”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强调历史研究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直笔”原则,一方面是因为如上所述,历史研究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受到现实的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政治结论或权威人物的结论当做历史定论;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家总是企图借助死人来达到某种现实目的,故常常干预历史学者的研究工作,要求历史学者按照其设想的图谱去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直笔”原则,就是要求历史研究者尽可能排除现实的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不惟上,不迷信权威,惟真理是求,真正做到“思想自由”,培养起自己的独立人格,从客观历史存在本身出发,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对历史人物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史家在进行历史研究实践活动时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是史家主体意识之强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史家如果失去自己的独立人格,人云亦云,或者把政治结论直接拿来当做历史定论,并以此为前提去搜集史料,为所谓的“历史定论”做注释,那么历史研究也就失去了其独立的学科资格,而沦为了现实和政治的婢女,历史学的存在也就仅仅是政治存在的一种表现而已。而作为政治存在形式的历史学的学者们,也就不成其为历史学者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御用文人而已。因此,在历史人物评价时坚持“直笔”原则,培育独立的史家人格,不仅仅是史家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而且也是历史学科独立性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泽华,张国刚.历史认识中的价值认识[J].世界历史,1986,(12).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 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李振宏.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J].历史研究,1988,(3).
[6] 培根.新工具[M].许宝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 刘泽华.史家面前无定论[J].书林,1989,(2).
[8]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0] 胡戟.论历史评价的环境标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11]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增刊).
[12] 陈少京.张志新冤案还有新的秘密[N].南方周末,2000—06—16.转引自中国新闻网,2005—03—28.
[13] 刘泽华.历史学家应关心民族的命运[J].求是,1989,(2).
[14] 程念祺.同情的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应有之义[J].探索与争鸣,2004,(5).
[15]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