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
北周《大律》新探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重新审视中西比较史:《
《大分岔》与中国历史重
营造盛世:《大唐开元礼
营造盛世:《大唐开元礼
《大清一统志》之“西域
最新热门    
 
《大元通制》“断例”小考

时间:2009-7-24 13:48:28  来源:不详
者,拟决五十七下,降
一等;所生母,六十七下,降二等,俱於杂职内叙用。
 
这两条断例佚文,从黄时鉴先生对《大元通制》篇目分类的考证来看,应当属于《大元通制》的《职制》篇。由于现在《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已佚,保存完整的只是凤毛麟角,故这两件断例显得弥足珍贵。按照黄时鉴先生的理解,元朝的断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部分,一种是断案事例,即具体案件的判决例;一种是断案通例,即整齐划一之单行法规。从上面所引两件断例,我们可以看出,《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实际上是包括第一种情况的。此外,苏天爵在建言废除成宗元贞元年(1295)的孟福事例时,也曾提到:“照得:孟福事例,《通制》既已不载,有司似难奉行”[5],言下之义,似乎也暗示了《大元通制》的断例中存在着断案事例。当然,第二种情况在《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中也不乏存在,黄时鉴先生曾以至顺刻本《事林广记》所录《大元通制(节文)》为例,证明大德七年(1303年)所颁布的单行法规赃罪十二章曾载入《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6]此外,据《大元通制(节文)》,大德六年颁布,以后又屡经修改的《强切盗贼通例》也应该为《大元通制》断例的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并不完全是整齐划一之法,当然也不会是成律,它只是参考《唐律》的分类方法,将判决例与单行法规分门别类到《唐律》所划分的篇目之下。虽然其立法精神、分类方法,较多地受到了《唐律》的影响,但二者在法律形式上依然差别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元人吴澄对《大元通制》曾有过以下精辟的分析:


    其于古律,暗用而明不用,名废而实不废。何也?……断例之目,曰卫
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
曰捕亡,曰断狱,一徇古律篇题之次第而类辑,古律之必当从,虽欲违之而
莫能违也。岂非暗用而明不用,名废而实不废乎?[7]
 
吴澄这段话的意思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古律(《唐律》、《宋刑统》之类)虽然在元朝已经停止行用,但《大元通制》断例仍然是按照古律的分类方法进行类辑的,由于其立法精神与古律相同,故而古律虽然在表面上已经废罢,但实际上仍然在起作用。从这种角度而言,日本学者安部健夫所说,《大元通制》的断例内容“包括判决例与划一的刑法法规,即相当于“律”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法规”,是有一定道理的。[8]
那么,《大元通制》的断例部分是怎样编纂成的呢?前面所谈到的两条《大元通制》断例,后一条即《不丁忧例》还见于《元典章》的相关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虽然《元典章》也是根据当时的法律文书辑录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内容远比《大元通制》详细。据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大元通制》的断例与《元典章》相应部分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大元通制》的编纂者们在编纂断例时,是怎样进行文字加工处理的。
以下为《元典章》对该断例的叙述:
    延祐二年五月日,承奉行省札付:准中书省咨:【御史台呈:】陕西行
台咨:监察御史呈:追问得三原县尹张敏状供:皇庆元年八月二十日,继母
党氏身故。若便一概丁忧,伏虑耽误官事,又恐差池。移关本县,备申上司
照详,未蒙明降,依旧管事到今。是实。看详:张敏所供继母,义同嫡母,
当终三年之服。抚字之官,有伤风化。如将本官解见任,期年后,降先职一
等叙用,标附过名相应。本台看详:系为例事理,宜从合干部分定拟相应。
具呈照详。送刑部议【得?】:张敏继母党氏,系父张世英以礼求娶,义同
亲母。本官职居县尹,表率下民,不即丁忧。原其所犯,量拟候终制,注边
远一任叙用,标附过名。缘事干通例,如令礼部讲议相应。得此。送据本部
呈:约会到礼部官一同再行议得:县尹张敏继母党氏,系父张世英以礼求娶,
义同亲母。合依已拟,候终制,注边远一任叙用,标附过名。如蒙准呈,遍
行照会相应。具呈照祥。得此。议得:县尹张敏所犯,败坏风化,难任牧民,
拟降一等,杂职内任用,余准部拟。除外,都省【咨?】请依上施行。[9]
 
通过《元典章》与《大元通制》所收这一断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主要有两点不同。
首先,是二者法律文书传递过程的不同。
《元典章》中这件法律文书的传递关系非常烦琐,共分为三个过程:
    一、上报中书省过程:陕西行御史台监察御史~陕西行御史台~御史台~中书省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