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最新热门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四)

时间:2009-7-24 13:48:31  来源:不详
城南门,观看斗象表演[37]。豢养在宫廷兽苑中的驯兽都有固定的食料供应,如一头驯象有两人专门负责,每天供应稾4围,稻、菽各3斗,盐1升。因为大象不耐北方的严寒,冬季还供应羊皮和旧毡为驯象制作御寒的冬衣[38]。玄宗时宫廷每有宴乐,多以百戏杂乐助兴,此外有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有五坊使引犀、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鼓旅,中于音律。”[39]这些驯化的犀、象,大多都是由南海诸国贡献的。安禄山破长安后,将宫廷的犀、象尽数驱往洛阳,谬称天命所归,犀、象自南海而至,会自动拜舞。令幽燕戎王、蕃胡酋长观看,但是这些犀、象“瞪目愤怒,略无舞者”,禄山大怒,于是“命置阱井中,以烈火烧,使力惫,俾壮士乘高而投之,洞达胸腋,流血数石。”[40]

作为外来之物,大象与犀牛多少带有一些神密的成分,如唐人认为象胆位置在腿部, “春在前左,夏在前右”,随四季的迁转而游移不定。犀牛通天者必厌恶自己的影子,所以常饮浊水等等[41],但是在唐人心目中最具有神奇色彩的是作为兽中之王的狮子。狮子的读音大约相当于ˊsiˊsak,很可能是来自吐火罗语的译音。贞观九年(635年)康国向唐朝献狮子,虞世南奉旨作“狮子赋”,称狮子“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42],表现了时人对雄狮的敬畏之情。又据称,玄宗朝以画兽类著称的韦无忝,曾画过一幅外国献狮子的画像,展开他画的狮子图,“百兽见之皆惧”[43]。不仅如此,在唐人看来,一切与狮子有关的物事,都具有神秘的力量。以狮子筋作琴弦,“鼓之,众弦皆绝”;以狮子尾作拂尘,“夏月,蚊蚋不敢集其上”[44]。甚至狮子的粪便也可以杀百虫,点燃之后可以“去鬼气”[45]。最有意思的是,据称在开元末年,“西国”献狮子,途中系于井侧树干上,“狮子哮吼,若不自安。俄顷风雷大至,果有龙出井而去。”[46]显然是有意将西来的王兽与东方神兽相提并论。

此外,唐朝引进的野兽还有豹、鼠、羚羊、蛇,以及不能确知的天铁熊、天狗等。

唐朝引进的家畜以狗、马居多。马不仅是非常重要的役畜,而且是衡量武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永隆二年(681年)唐朝监牧的马死了18万匹,后来的史臣在评价这件事时说:“马者,国之武备,天去其备,国将危殆。”[47]可知马在当时对于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意义。引进外来马,不仅意味着唐朝国家控制马匹数量的增多,而且对唐朝马匹品种的改良也具有关键的意义,所以唐朝对于马的引进非常重视。唐朝外来马主要是从中亚昭武九姓诸国和大食国引进的,前者是自汉代以来盛传的所谓“天马”即大宛马的产地,而后者则是优良的阿拉伯马的故乡。《唐会要》明确记载康国马“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武德中(618-626年),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48]如所周知,今本《唐会要》是人王溥在德宗时(780-805年)苏冕撰著的《唐会要》和武宗时(841-846年)崔铉续修《唐会要》的基础上,杂采宣宗以后的史事纂辑而成的。“今时官马”云云,当是苏冕或崔铉的原话。可知唐朝人非常重视官马品种的改良,而外来马也在唐朝官马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是西域诸国与唐朝贸易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唐朝并没有满足西域诸国“贡马”,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前往西域购求良马。如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遣使往西域册立西突厥叶护可汗,使节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徵虽然就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主旨并不是反对购马,而是如何使“诸国之马,不求自至”。[49]又,据唐人《刘元尚墓志》,元尚“解褐拜掖庭监作,大食市马使,燕王市于骏骨,伯乐顾之龙马,遂使三军迎送,万里循环,荣宠是加,超公内寺伯。”[50]“三军迎送”云云,说明这次前往大食市马的规模是很大的。“大食市马使”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唐朝政府对于马匹品种改良的重视。掖庭监作为正九品下阶杂役,而内寺伯则为正七品下阶,纠察不法之事的官职,超加官爵,并非虚语。

战马之外,唐朝引进最多的马匹是所谓的“果下马”,即专供贵族赏玩骑乘的小马。据唐人解释,“果下”的意思是这种马很矮,可以骑着在果树下行走[51]。但是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可能是某种外来语的“译音”[52]。果下马多由新罗国贡献。赏玩家畜除小马外,对唐人及后代生活影响较大的还有所谓的“拂菻狗”,这种狗是由高昌转献给朝廷的。据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