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
 沈萬三 的真實家世及傳
最新热门    
 
“沈萬三”的真實家世及傳奇

时间:2009-7-24 13:48:42  来源:不详
洲周莊沈達卿,其父號萬三秀者,資雄當世,爲禮聘於家塾。每成章,輒償白金以鎰。半軒(王行)概麾去曰:使金塢可守,則燃臍之慘無及也。吾言止如是,直何濫取多田翁爲哉”?[7]其有子二:長至;次莊。沈莊,字伯熙,生於元至正六年,卒於明洪武十九年,享年四十。一子:沈基。《光緒周莊鎮志》卷三盧充耘〈沈伯熙墓誌銘〉:“公諱莊,字伯熙,姓沈氏,蘇人也。其曾大父祐由南潯徙長洲。大父富。父旺,丰姿龐厚。有二子:長曰至,季即伯熙也。其年(洪武十九年)卒於京,春秋四十”。[8]沈至,自然就是“沈伯凝”,乃其字。沈至三子:程,字文矩;巽,字文權;衡。《半軒集》卷四〈佳聲樓記〉、卷七〈沈文矩字說〉、〈沈文權字說〉:“長洲沈達卿,予(王行)友也,志于教孫。其子伯凝也,勤於教子。從予遊者,曰程,曰巽,曰衡,所謂孫若子也”。“吳興沈伯凝氏嚴於教子,家庭之間雍睦可觀。仲子程既冠矣,方其冠也,請字於賓,曰文矩”。“姑蘇沈氏,以雄資鉅族聞海內。有子名巽,字文權,簡厚寡黙,迺父伯凝謹于教子,命之從余學”。[9]
《光緒周莊鎮志》卷三〈沈伯熙墓誌銘〉:“去年(洪武二十年)冬,[沈莊]兄子德全舁櫬歸,未克葬”。[10]這裏的“兄”,從沈祐以來世系空缺的情況來看,很可能是其“堂兄”;而沈德全系“沈萬四”長子德昌之孫。《半軒集》補遺〈天放生解〉:“沈生居吳長洲,年盛而質美性通,家饒資而無綺紈靡曼傲惰之溺,聞大夫士之賢,則樂援從之。有謂之者曰:予天之所放也。生忻然領之曰:甚善,謂我”。“所以既式其名,又規其字,而復以是自警也”。[11]這個以“[文]規”爲字的“沈生”,有可能正是沈彬之子沈綖或沈紳。又,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七九〈錦衣志〉:“吳人故大豪沈萬三子文度,萬三生嘗伏,高皇帝籍沒其家,所漏資尚富。而文度頗爲人把持其短,患之。[永樂初,]因[紀]綱舍人蒲伏見白,進黃金百兩、白金千兩、龍文被一床、龍角一株、奇寶十具、異繒綺四十疋。願得從贄御,列爲外府外廄,歲致粲六百石、鈔二十萬貫、醖百石,布帛以時進,食餌羞果以月進,綱許之。仍語文度:吾後庭未充,若爲我吳中徵好者不爲數,文度因是挾綱,什五而分,民間室亡誰何者”。[12]從名字上表示輩份的“文”字來看,沈文度當是沈富的曾孫。“度”、“量”、“衡”三者一類,由此,“文度”當是沈旺之孫、沈至之子沈衡的字。

“沈萬三”家族之發迹,或云成自沈祐,或云成之沈富。《坦齋集》卷下〈沈漢傑墓誌〉:“其大父祐,愛其水田膏沃,土俗忠樸,因家焉。人遂以其所在汙萊未田者歸之,躬率子弟服勞其間。糞治有方,瀦洩有法,由此起富,埒于素封。恒謂二子,樂莫如兼濟;二子世遵先訓,益大厥家”。[13]《光緒周莊鎮志》卷三〈沈伯熙墓誌銘〉:“大父祐見其地沃衍宜耕,因居焉。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14]可是,沈祐遷居所在長洲縣,早在入元以前,就已開發周徧,很少有所稱“汙萊未田”的土地。對於普通營生,勤勞耕墾不失爲諸業之一;要想在二代人間便達到“埒于素封”的程度,談何容易!再說,沈氏“富”稱,乃暴起於元末、明初的短暫時間。撇開“有點化術”等令人覺得“荒誕”的說法外,繼嗣“遺産”的“傳聞”倒是值得注意。郎瑛《七修類稿》卷四○〈顧、陸、李三子〉:“元末吳人顧阿英、陸德原、李鳴鳳皆富而好古,亦能詩文,至今有膾炙人口者。一時名士咸與之遊,名振東南。顧有三十六亭館,陸之治財者,沈萬三秀也。李嘗助太祖軍糧二萬斛。入國朝,顧削髪爲僧,陸爲黃冠,[遺業於萬三],李挈妻子、家資浮海去,俱懼法而避之,惜哉”![15]
陸德原,字靜遠,曾以己資修建甫里、學道二書院和徽州路、長洲縣二儒學。《吳下塚墓遺文》卷二黃溍〈陸靜遠墓誌銘〉:“君諱德原,字靜遠,姓陸氏,平江長洲之甫里人。少知學,治別室,延宿儒與居與遊。左右書數千卷,常乘間披閱之。然能尚義而好禮,館賓客無虛日”。“族有田千畝當得,君曰:吾衣食幸有餘,又私此田,不可。創義塾,以田歸之,遺重幣迎儒先生,爲時所信重如陸君{大}[文]圭、龔君璛、柳君貫者以爲之師。郡守趙公鳳儀爲請於行中書省,畀甫里書院額,祠天隨子爲先賢而署君爲山長。學道書院殿屋將壓,君攝事,不閱月,爲之{值}[植]仆支傾,輪奐之美悉還其舊。長洲縣學廢已久,君市材僦工,屋於故虛。於是,現復有學。甫里秩滿,上名中書,調徽州路儒學教授。徽學亦久廢,禮殿缺弛最甚。君以徽爲儒藪澤,朱子闕里在焉,不宜坐視其壞,謀改作而財用不足,乃大發私橐以資土木之資,仍身任其役。沿郡檄來平江購良材,募善工以往,俾先諏日興事”。[16]柳貫《柳待制集》卷一四〈甫里書院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