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最早的历书──《夏小正
最新热门    
 
《夏小正》的语译和评估——与郭文韬先生商榷

时间:2009-7-24 13:50:08  来源:不详
才可以采集蚁卵。金文中还没有酱字,加工成酱(醢)是后起的技术,这里语译作"可以取蚁卵以为酱"是太肯定了。蚁卵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当时也可能还处于直接食用阶段呢。*

(11)二月物候:"剥鱓。"
《试论》译作:"剥鼍的皮,以备制鼓。"
《试论》译得不错,但最好译作"剥取鳄鱼的皮,以备制鼓。"因为现在的人很少知道蟬或鼍(tuo)即鳄鱼。古代黄河和淮河流域的鳄鱼很多,人们是以鳄鱼的皮制鼓,故《诗·大雅·灵台》有:"鼍鼓逢逢"。朱熹注:"鼍似蜥蜴,长丈余,皮可冒鼓。"后来黄淮流域的鳄鱼因捕捉及气候干燥化而减少,长江流域还有很多,到现代才被定名为扬子鳄。

(12)三月物候:"摄桑委扬。"
《试论》译作:"正是整理桑树,去掉扬出枝条的时候。"
译为"去掉扬出枝条"很拗口,宜改作"整理桑树,伐去徒长的枝条"。

(13)三月物候:"颁冰。"
《试论》译作:"祭祀用冰,分冰以授大夫。"
可改为"给各级贵族分发祭祀用冰"。*

(14)三月物候:"妾子始蚕,执养宫事。"
《试论》译作:"卑贱的蚕妾(妾)和尊贵的妇人(子),开始养蚕之事。"
这里,"妾子''译"卑贱的蚕妾",太繁,"执养宫事"则未译,以"始蚕"代替。"执,操也;养,长也。宫事,即蚕事也。今谓养蚕是也。"([1],卷1,10页)这句的语译可作"蚕妾(女奴)和主妇开始在蚕室养蚕。"按:宫事即蚕事。古代宦官所受的阉刑称"宫刑",是因阉后要进蚕室(宫)养伤,蚕室保温,有利于伤口痊愈。

(15)四月物候:"取荼。"
《试论》译作:"苦菜花(荼)盛开之时,正是取荼的好时候。"
"荼''是苦菜,不是专指"苦菜花"。据夏纬瑛的解释,可译作:"采集苦菜的果实"(苦菜的瘦果带有冠毛,可作裀褥;四月是苦菜盛花期,正好进行采集)。*

(16)四月物候:"莠幽。"
《试论》译作:"狗尾草已经秀了。"
"莠"字未译。古人称木本植物开花为荣,草本植物开花为华(即花),禾谷类植物抽穗开花为秀。故宜作"狗尾草抽穗了"。

(17)五月物候:"时有养日。"
《试论》译作:"此时白天最长。"
"养日"和"养夜"即是后来的"日长至"(夏至)和"日短至"(冬至),不是泛指"日长夜短"和"日短夜长"。译文可改为"此时出现白天最长的日子"。*

(18)五月物候:"乃衣。"
《试论》译作:"这时正是急衣之时。"
"急衣"符合古代汉语的习惯,但不是现代汉语。且"急衣"何所指,是不明确的。《试论》抄夏纬瑛拟《传》体释文([2],43页),但并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里讲的"急衣"是指抓紧织制衣裳。盖夏历五月正是蚕茧收获之后,需要抓紧织制衣裳,以备天气转凉时的"授衣"之用(《诗.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9)五月物候:"良蜩鸣。"
《试论》译作:"彩蚕开始呜叫。"
"彩蚕"当是"彩蝉"之误。*

(20)五月物候:"颁马。"
《试论》译作:"要分别马群于牧地。"
《试论》译义含糊不清。"颁马"指怀孕母马与其余马匹分开放牧,让孕马获得充足的草料。故宜译作"把怀孕母马同其他马匹分开放牧"。

(21)六月候:"鹰始絷。"
《试论》译作:"鹰的雏鸟已长成,正在学飞。"
"挚"是"摮"(音ao)之误。"摮",搏击之意。应译作"雏鹰已成长,开始会搏击猎物"。*

(22)七月物候:"狸子肇肆。"
《试论》译作:"狸子已长成成年之狸,此时正是捕杀之时。"
《试论》语译前句拗口不简洁,后句误解原文。《传》释"肆"为"遂"、为"杀"。"肇"是成长义。"遂"指狸捕杀猎物,不是指狸被人捕杀。故译文应作"幼狸已经长大,开始捕杀猎物了"。*

(23)七月物候:"初昏织女正东乡。"
《试论》译作:"这个月初昏时织女三星在天河北,二细如口正向东。"
译文"二细"应作"二星"。"织女三星在天河北"也是朱骏声对织女星座位置的解释([2],53页),而非本月织女星座的特殊现象。《试论》译文令人摸不着头脑。可改作"黄昏时织女星座像开口向正东方"。*

(24)七月物候:"灌荼。"
<试论)译作:"苦菜(荼)是恶性杂草。除去苦菜才好开辟良田。" . "'一
这是抄录《校释》原文,以充语译。校释的文字是演绎性的,不可等同于语译。此句宜改译为"利用夏天的雨潦,淹灌苦菜地"。《礼记。月令》所说季夏之月"烧蘿行水",与此相似。*

(25)八月物候:"鹿从。"
《试论》译作:"此月为牝牡鹿交尾之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