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
太昊伏羲考辨——兼及古
“义”、“事”之别与“
北朝的“市”:制度、行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
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北朝的“市”:制度、行
北朝的“市”:制度、行
北朝的“市”:制度、行
最新热门    
 
“古史辨派”的兴起及其评价问题

时间:2009-7-24 13:50:18  来源:不详
方法有了新认识:“以前我曾听得几个今文家的说话,以为清代的经学是‘支离、琐屑、饾饤’的,是‘束发受缚,皓首难穷’的,到这时明白知道,学问必须在繁乱中求得的简单才是真实的纲领;若没有许多繁乱的材料作基本,所定的简单纲领便始终是靠不住的东西。”(注:《古史辨》第1册,第29页。)

  由于了解了关于演绎、分析、归纳、寻找因果关系这些西方近代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使顾颉刚对于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所显示的治学新路数,立即感到敬佩,并为其所深深吸引了。胡适应聘到北大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史》,讲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胚的时代”,丢开、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之后讲起,把一班头脑中充满三皇五帝的学生惊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许多同学对此颇为不满,顾颉刚听了几次课后,却佩服他能提挈典籍上的材料,从中抽出原理和系统。因而向住在同室的傅斯年称赞他“有眼光、有胆量、有断别”。并在致少年时代老同学叶圣陶信中说:“胡适之先生中国哲学今授墨子,甚能发挥大义,……坤(按,颉刚原名诵坤)意中国哲学当为有统系的研究,……意欲上呈校长,请胡先生以西洋哲学之律令,为中国哲学施条贯。胡先生人甚聪颖,又肯用功,闻年方二十七,其名位不必论,其奋勉则至可敬也,将来造就,未可限量。”(注:1917年10月21日信。引自顾潮著《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此后顾与胡适往还密切,除上课外,常常请教和讨论问题,顾氏考辨古史经常采用的假设、求证,以历史演进的方法考察古史传说的演变等项,均直接受胡适的影响甚大。顾颉刚古史辨伪的观点,即开始由较简单的假设,通过反复求证而发展、形成的。他将《诗经》、《尚书》、《论语》中的古史观念相比较,首先发现关于禹的观念,依《商颂·长发》、《鲁颂·閟宫》、《论语》、《尚书·尧典》(经顾氏考证,《尧典》成书应在战国时代)的次序,其形象越来越放大。继而又发现,尧舜的事迹也与此相类似:“《诗经》和《尚书》(除首数篇)中全没有说到尧、舜,似乎不曾知道他们似的;《论语》中有他们了,但还没有清楚的事实;到《尧典》中,他们的德行政事才灿然大备了。”根据上述史料和考证,他就立了一个初步的假设:“古史是层累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注:均见《古史辨》第1册,第52页。)有了这一初步的假设之后, 顾颉刚长时期搜集资料,对上述假设反复进行比较、求证,从中进一步得出古史由神话而人化的规律,最后才形成了著名的“层累说”古史观点。此期间,有的认识推进了,有的设想因遇到有力的反证放弃了。顾颉刚运用历史演进法,主要是从胡适学来的。“听了适之先生的课,知道研究历史的方法在于寻求一种事情的前后左右的关系,不能把它看作突然出现的。”(注:《古史辨》第1册,第53页。) 胡适对《水浒》版本流传,和它版本的故事的来历和演变的考证,把极为复杂的问题,清楚地理出了演变的层次,也使他大受启发。他又联系到观看戏剧和采集民间歌谣的体会,同一底本可以演变成既相似又很不相同的故事情节。由“历史演进法”,顾氏进一步得出古史传说“渐次增高”的观念。

  从上述分析足以说明:顾颉刚古史辨伪学说,不仅是传统学术中疑古风气的发展,而且是在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这一意义重大的思想文化思潮的有力推动下而兴起的。它是当时西方强劲传入的新学理,尤其是科学理性精神,批判、审查史料的方法,重视逻辑、系统和“历史演进”的方法,与传统学术中乾嘉严密考证方法,今文学派猛烈批判千百年来禁锢人们头脑的泥古、守旧、僵化思想体系的怀疑和进取精神,互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把握中西学术交融这一视角,正是审视古史辨派兴起和评价其历史地位的关键。从整个二十世纪来说,“中西学术交融”也是贯穿始终的,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路向,展望未来世纪史学的发展,也必然要依靠大大发扬这一基本经验,因此我们把握中西学术交融这一真谛来回顾古史辨派的兴起,实具有现实的意义。

   三 功过得失的评价

  最后,简略地对“古史辨派”评价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顾颉刚创立的“古史辨派”是兴起于五四时期、活跃于二三十年代的史学流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当前正处于“世纪之交”,对于这门学科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开拓新视野,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今天,我们历史地看问题,确实应正视顾颉刚创立的“古史辨派”在学术上存在的局限。关于其局限,我想应提到以下几项:(一)未能注重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