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
论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
汉奸范文程的狗崽子范承
最新热门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时间:2009-7-24 13:50:50  来源:不详
具体分析的观点。首先分析生产关系; 其次考察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上层建筑;再次考察与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无数 不同的经验上的事情,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内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 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等级差别”[7](p8)。这既与“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大相径庭,又充分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真正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质。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范老进行了深入 的思考。他认为理解这一经济规律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特殊条件(差别性),因之这个共有的经济规律,在表现形式上必然是复杂的、曲折的 ,绝不可当做一个简单的公式;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要判定某一社会为某种 基本生产关系的社会,不是看这个社会有什么阶级,也不是看这些阶级的人数有多少, 而是要看某个阶级是否已经建立起本阶级的政权,统治着这个社会;第三,任何一个旧 的生产关系——旧统治阶级,一定由于它本身已经腐朽不堪,无法再统治下去,才会被 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里范文澜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提出了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 ,触及到了新旧社会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这些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必须很 好解决的问题。

范文澜又明确地指出:生产关系走在生产力前面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基本生产关 系以外,还有一种局部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因生产力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并不影 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者是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范文澜根 据自己学习马列理论的体会和研究中国历史的真实感受,就提出了多种生产关系并存的 主张,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思想!我们共和国的领导人充分理解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则,并将之真正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却是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

此外,范文澜对斯大林“生产之变更和发展,无论何时都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 首先就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而开始”的论断,亦提出“不能用绝对的态度来了解 ”,“抓住‘首先就是从生产工具之变更和发展而开始’这句话,当作简单的公式来判 断各个社会交替点所在,事实上是困难的”[8]。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范文澜完善了自 己的西周封建说。

经过这几十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今天重新思考范老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我们仍有许多感慨:范老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的全面深刻 理解不仅成为自己古史分期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正好发表在中国政治和经济上准备大 跃进的前一年。假如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政治家,在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战略时,能充分注意到范文澜这样的历史学家的“生产关系走在生产力前面的说法是没 有根据的”这一深刻认识,认真地贯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注意到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是历史发展的正常现象,注意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予以正 确深入的理解和领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怎么能出现后来那么多的曲折!

(二)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期,我们犯了将阶级斗争绝对化、乱贴阶级标签,将阶级斗争 作为历史发展的惟一动力等严重错误。尽管目前许多人对阶级分析不感兴趣,但阶级分 析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正如李振宏先生所言:“阶级分析方法是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考察阶级社会的历史, 毫无疑问仍然是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事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原则。”[9](p358 )

范文澜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通史简编》注意到 写阶级斗争,着重叙述腐化残暴的封建统治如何压迫农民和农民如何被迫起义,肯定被 压迫者起义的作用,把过去被统治者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史学 的基本特点。但范老并未把阶级斗争绝对化,而是强调“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必须具体 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50年代在对《中国通史简编》进行修订的过程中, 范老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情景即是那样复杂,要了解它,不仅要分析各个阶级相互 间的关系,同时还得分析各个阶级内部各种集团或阶层所处的地位,然后综观他们在每 一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变化。如果只是记住了阶级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那就会把最生 动的事实变成死板的公式。”[7](p11)范老早在50年代初就提出对阶级斗争应做全面的 具体的分析,直到1964年《中国通史简编》第4次修订出版时仍坚持这一观点,并将之 贯穿到自己的史学研究中。如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他指出:“农民与地主阶 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的一条基本线索。这条线索的一个方面,即地主阶 级方面,为了争夺统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