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傅衣凌对明清商业与商业
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
最新热门    
 
傅衣凌对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贡献及启示

时间:2009-7-24 13:50:57  来源:不详
]。贡德·弗朗克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于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6]。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0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所占比重从23。1%提高到了32。4%,年增长率达0。85%,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所占比重仅从23。30/o提高到了26。6%,年增长率为0。21%,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不久中国经济规模依然居世界经济地区之首,其地位远远超过今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傅衣凌先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社会内部的多元结构,也认识到了这种多元结构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意识到了在适应之后许多新面貌的出现,但碍于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他害怕被戴上“为封建统治唱赞歌”的帽子,因而展示了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另一面,这是我们必须加以原谅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循着傅先生的论述加以推衍,是不难得出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出现崩溃的现象,但有分化的征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但绝不是长期沉睡”等等观点的。

 

意识形态是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傅衣凌先生充分认识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他指出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但也不能无视其积极作用。

 

商业活动经常归之于官僚体系之中,商而好儒,儒而兼贾,贾不分,在人口构成中,农商不分农工不分相当普遍,家族内子弟的职业分工更增强了家族的社会适应力[1](p195)。明清商人观念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脱胎而来,他们敢于大胆反抗传统对于工商的轻视,却又往往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寻找反抗的依据,而缺乏决裂的勇气。儒家思想有积极意义,如讲究“贾道”、“贾义”,力求使自己的工商业活动与社会道德相吻合。商人们奉行“诚信”、“不欺”、“克勤克俭”等儒家信条,并实践于工商业的经营上。

 

傅衣凌先生发现:在商品经济较为发展的地方,封建传统意识也更为发达。反过来看,这可能可以说明这些所谓的传统因素往往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因而为新经济因素的出现和壮大提供着保障。

 

傅先生总结了明未经济思想中出现的崇尚“奢华”的风气,在“义”的旗帜下追求利,亦无可厚非,有的则打出“良贾何负闳儒”的旗帜,这些思想观念的变更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傅先生说“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以及时尚风俗的变化,反映到意识形态方面,则出现了一些主张崇奢黜俭和工商皆本的思想家。”[1](P146)陆楫提出禁奢节财不足以使民富,反之,奢侈却可以助长社会经济的发达工商业的繁荣[7]。这一思想颇类似于当今以消费促生产的理论。“这种崇奢黜俭的主张,真正体现了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这两个不同思想体系的斗争,是以从明中叶起,人们对于当时社会经济种种现象掀起一场争论,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从发展地方经济出发主张开放贸易,反对封建政府的种种限制,有的则主张农末相资,有无相通,打破封建割据的分散局面;有的则主张开通海禁,利国利民,这些思想都说明当时商品生产的发展,已超过狭窄的本地市场,而趋向全国性的范围前进,这是构成中国这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物质基础。”[1](P146)对于章邱李开先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大胆为商人说话,肯定商人和高利贷的作用,傅先生说:“这种经济学上的新伦理定律,把中世贪欲的罪恶,转变为近代社会‘为储积而攫取和为攫取而储积’的经济原理,反映明代新的经济因素已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