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印度政治五十年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史通》研究五十年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最新热门    
 
近五十年来的明代史论研究

时间:2009-7-24 13:51:03  来源:不详
利的主张(注:马兴东:《李贽史论评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6期。);或从传统的角度认为,“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一切断以己意”是李贽的史论原则(注:李必胜:《李贽史学思想新探》、《安徽史学》,1990年1期。);或从方法论的角度, 认为李贽的评史原则为“黜虚文,求实用;舍皮毛,见神骨;去浮理,揣人情”(注:钱茂伟:《论李贽对义理史学的系统批判》,《学术月刊》,1999年7期。);或从社会效果的角度,认为李贽是根据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来进行是非评论的,等等,充分反映出研究者在认识上的差异。在具体的评论方法上,研究者总结出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有目的的选编史料,辨证对比,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坚持史识见解的原则性,编纂上的技术处理(注:马兴东:《李贽史论评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6期。);或举出明初与现实之间盛衰变化的事实两相比较;或溯委追源,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找出弊端的症结与世变的转机;或直接针对某社会政治问题直接陈述己见(注:向燕南:《陈建〈皇明资治通纪〉的编纂特点及影响》,《史学史研究》,1993年1期。)。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生动的启示。
    问题之四:史籍中的史论体例。这也是明代史论研究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内容。这一点在史籍的发掘与介绍中通常是不可缺少的。如研究者指出,《藏书》于纪传之中各立名目,“系以叙论”(注:马兴东:《〈藏书〉和李贽的史识》,《史学史研究》,1995年4期。);《弇山堂别集》的“考部”一则纠正史实,再则在考证之时进行评论,而每部前的序也有评论性质(注:孙卫国:《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南开学报》,1998年2期。);《石匮书后集》则通过“总论”和“石匮书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历史观点(注:陈仰光:《张岱及其史学》,《浙江学刊》,1992年6期。),等等。对史籍中的史论从体例上加以说明,一方面便于使人们对史书的面貌形成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史论的体例本身就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深入研究史论的体例,可以使我们对研究对象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如前文谈到的研究者对李贽《藏书》的研究,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编撰方式,而且看到了这种编纂方式对增强评说力度的作用。有的研究者比较了《藏书》、《续藏书》二书的体例,从而发现《续藏书》为后人编写而非完全由李贽所作(注:任冠文:《〈续藏书〉考辨》,《史学史研究》,1998年1期。)。通过体例比较,还可以认识史论在史学史上的不同地位,如有研究指出,《左编》有例无评,《藏书》有例有评,《藏书》是对《左编》的改编、评注,但在某种意义上,《左编》是封建正统史学的一个代表,而《藏书》却是新生市民史学的一个代表(注:钱茂伟:《论〈藏书〉对〈左编〉的继承与批判》,《福建论坛》,1998年6期。)。
    问题之五:明代史论对前代的继承和对后世的影响。如有的学者论证了《藏书》在体例与内容上是对唐顺之《左编》的因袭与改动,并且指出,“从表面上看,仅是结构的调整、位置的移动、名称的改变,而在实质上,则是对唐顺之所持是非观的颠倒、否定”(注:钱茂伟:《论〈藏书〉对〈左编〉的继承与批判》,《福建论坛》,1998年6期。)。有的学者发现王世贞的史论对李贽有很大影响,因为李贽在《续藏书》中很多地方都引用了王世贞的史论,来作为自己对某些人物、事件评论的结论(注:仓修良:《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文献》,1997年2期。)。除王世贞外,研究者还发现陈建的史论对李贽也有很深影响,“如《续藏书》一开始的《开国诸臣缘起》和《开国诸臣本根》,便两次提及陈建,并引述《通纪》中史论的观点”(注:向燕南:《陈建〈皇明资治通纪〉的编纂特点及影响》,《史学史研究》,1993年1期。)。这些至少说明李贽史论的出现并非偶然,这对于认识明代史学风气很有意义。此外,研究者还注意到,明人十分重视对前代论赞思想与论赞艺术的评价与吸收。论者指出,“尤其是明清两代,《史记》论赞受到了空前未有的重视。明代的茅坤、唐顺之、杨慎、王维祯、项笃寿,……,都在他们的著作和论文中对《史记》论赞作了许多评论”,而且多数言之中肯(注:俞樟华:《简评明清学者对〈史记〉论赞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1期。)。明人对前人史论的重视既是明人论史兴趣的反映,又说明了明人论史具有严肃的学术性质,这是值得注意的。
以上即是五十年来有关明代史论研究的概况。虽然涉及的史家、史籍与问题已经不少,但与明代史论的规模与意义相比,研究的空间还是很广阔的。关于史家与史籍的研究还需要大大拓展,而关于史论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尚需要整理、总结、提高。

三、明代史论研究的前景和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