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时间:2009-7-24 13:51:13  来源:不详

论文提要:最近两年保定市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在苑还是涿州的历史旧案又起争议,其中《朝事实》一条注释被发掘出来,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本文从《宋大诏令集》中宋真宗的一道诏令作为解释这一谜题的逻辑起点,与他此后“降神托祖”的一系列行为相联系,分析了宋代制礼与历朝奉祖陵之间的异同,并以五代骨肉离散的时代背景,逐一辨析了“涿州说”与“清苑说”所据史料的可信程度,以及《宋史·太祖本纪》所以用“涿郡说”含糊其辞的原因。
主题词:赵匡胤  祖籍  探秘

最近偶然注意到保定报章上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何在的争议。其中两造纠结的焦点,是如何理解《宋朝事实》的一条注释。实际上,这则注释也是较早开启这场争讼的文献资料之一。这与我关于宋真宗“神道设教”一事的研究颇有关联,故不揣冒昧,从事件前后因果及整体情况试为析之,以就正方家同好。
一,《宋朝事实》注释试解
从《宋朝事实》注释的内容可以看出,提出并坚持清苑两墓的,是从宰相至舆夫的上下群臣;而犹疑并且否决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宋真宗赵恒。但群臣敢对皇帝叫板,皇帝倒向舆论妥协的事情,在中国传统皇权至上的社会里,毕竟是难以想象的稀罕事儿。1皇室祖陵究竟在不在清苑?宋真宗为何面对群议汹汹,对所迁之墓拖延不葬?这倒是应了一句俗谚:“皇帝不急太监急”。其实在这个意义上,《宋史·河渠志》所引仁宗朝韩绛上表所言“近闻诏旨以钱二百千赐本宗葬,此乃亏薄国体”2云云,正是前朝皇室所以刻意淡化,含糊处置的逻辑延伸。至于“本宗”究系清苑赵氏,抑或宗人府,史无载,不便确指,姑且置疑可也。
无独有偶,较早类似的诏书还有留存,这就是辑入《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四十三《陵寝》类,系年“景德年七月壬寅”的《详定康陵、定陵诏》,其言:
“康陵、定陵,已经迎奉,将修兆域。朕以园陵之事,邦家大经,开国之初,巳曾会议,寻建陵号,尚虚神寝。而有司抗表,屡有所陈,且以二寝尚居清苑。朕以事关宗庙,理合审详。周访群言,皆云有据。朕犹存重慎,益广咨询,至于命中使以经营,委藩侯而访察。继观来表,咸曰无疑。复俾大臣,再陈定议,遂有迎奉之请,用慰追远之诚。既覩佥同,式稽礼典。於是迁之梵刹,营此寝园。今则安厝有期,仪制将举。朕偶从余暇,肆阅群编,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况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务叶礼经,所宜明允。可令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详定以闻。”3
这应该是现存更早的文献记载,其中“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已经明言赵恒怀疑之所在。事实上“清苑二墓”以后也没有作为皇陵留存下来。至今河南巩义市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附近的北宋皇陵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囚死漠北外,七个皇帝均葬于此。加上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赵光义之父赵宏殷的陵墓由开封迁巩,共为七帝八陵,计有永安陵(赵宏殷);永昌陵(太祖赵匡胤);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永昭陵(神宗赵祯);永太陵(哲宗赵煦)。所缺唯此祖陵二坟,耐人寻味。
如果我们离开宋朝历史及保定地区来作比较的话,真宗迁葬康、定二墓,本属多余。以宋前的代为例:位于邢台市隆尧县正南六公里的魏家庄镇的大唐西陵,即为李渊的四代祖陵,包括“建初陵”和“启运陵”,为唐高祖时始建,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