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时间:2009-7-24 13:51:13  来源:不详
寺,为唐陵附属建筑,今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这也是可供北宋追摹的可循之例。再如宋后政权,明代朱元璋以安徽凤阳为父陵,江苏盱眙为祖陵。清代“关外三陵”依次为建于抚顺新宾县的永陵(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皇室祖先,即追封的肇、兴、景、显四帝)、沈阳的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极),也没有迁葬一处。但都经过大肆修葺,陵制自有规格,绝非“一品墓”所可比拟。
从这两个文书上看,赵恒本人因《太祖实录》所言,与群臣访察所得不能合榫,故尔一再犹疑。照说如果哭的不是血胤祖坟,而是乱葬岗子,就在老百姓家里也不是个体面事儿,何况皇室先陵奉祭真伪问题,攸关朝廷尊严,即赵恒所谓“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呢?再说赵氏先茔何在,只有皇室知道得最清楚,既然《太祖实录》所载非是,所以作为赵匡胤侄儿的宋真宗,才对从清苑迎奉两座“祖坟”的认定慎之又慎。
应该指出,《实录》并非如某些论者理解的那样,是由皇帝本人“口述”而成,而是由朝廷指派大臣按照一定的格式所修。《宋会要·职官志》一八之七五言:“赵普:太祖乾德二年正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是为宋朝修史之始。司马光在一则记载中又指出:“真宗初即位,召王禹偁于扬州,复知制诰,修《太宗实录》。”4另一则记载则说,景德四年宋真宗“入四库阅视图籍,谓宰臣等曰:‘著书难事,议者称先朝《实录》,尚有漏略。’(杨)亿进曰:‘史臣纪事,诚合详备,臣预修《太宗实录》,凡事有依据,可载简册者,方得记录。’上然之。”5看来赵恒对《太祖实录》之“漏略”尚有憾焉,唯“漏略”是否有关祖先墓葬事,不得而知。
赵恒作的傻事不止一宗。但执拗的宋真宗所以会与执拗的臣下达成妥协,只有一个他们都必须尊奉的原因:礼制。详下文。
二,北宋制礼与真宗托祖
宋代立国,继承了后周“包举天下,混一宇内”,以致太平的大志,和“先南后北”,渐次统一的方略,从而结束了五代军阀割据,王朝短暂的局面。唐祚沦亡虽不久远,但晚唐的混乱已经导致了新一轮的“礼崩乐坏”。宋代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仍然需由制礼入手。故《宋史》志第五十一《礼一·吉礼一》开首即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度振起故弊。”
此卷缕述了宋代制礼的曲折经过,可供参考。按照西周“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文化设计,本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之说,“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6 也就是说天子袷禘,需要追封六代血胤先祖。祖庙在数量上所以有所差别,原因之一是等级使然,原因之二便是《尚书·咸有一德》所言“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意味着身为天子,必定是祖上血胤分明,德泽久远,故尔天命有归。但后世朝廷改姓易代,往往起于乱世之中,以庶民之身君临天下,难以追溯久远,故在汉初就已作出变通。如后晋天福二年议宗庙之制,御史中丞张昭远奏议就曾以刘邦为例,认为“(汉)高祖父太上皇执嘉无社稷功,不立庙号,高帝自为高祖。”“周武虽祀七世,追为王号者,但四世而已。故自东汉以来,有国之初,多崇四庙,从周制也。况商因夏礼,汉习仪,无劳博访之文,宜约已成之制。请依隋、唐有国之初,创立四庙,”7他给宋太祖提出的也是类似建议。所以宋朝立国,迳以四庙为追崇祖先之制,这样就必须上溯四代血胤先祖,这就是宋廷奉祀僖、顺、翼、宣四祖的原由。8
五代诸帝“你方唱罢我登场”,“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但都把宗庙祖陵的事情放到开国典仪的重要项目加以研讨,诸般议论可参《旧五代史·志四·礼志上》。宋初立国,赵匡胤、赵光义哥俩儿应当也不例外。《宋朝事实》虽也列明宋太祖登基之建隆元年(960年)就曾追尊三世祖以皇帝称号。但是为何又出现了“自国初加上四祖陵名,钦陵、康陵、定陵,并幽州。安陵旧在京城东南隅,及改卜葬安陵后,三陵尚未修奉”9的情况呢?敬请读者留意,此处“并幽州”三字至为关键,只是“幽州”早已为后晋石敬塘割让给契丹了,10无法寻访,正所谓“虽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