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
晚明治统与道统框架下的
宋代福建海商崛起之地理
南宋时期福建经济的地域
唐宋时期福建与日本的经
宋代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
略论清朝福建与台湾两地
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
福建土楼的独一无二价值
中国民间的毕加索──福
最新热门    
 
晚明福建与江浙的区域贸易

时间:2009-7-24 13:51:26  来源:不详
凡两程,峭壁中开隘口盈丈,俯高临下,百人守隘,千夫莫能过也”[6]。明代仙霞岭没有设驿道,所以,人们有时称之为仙霞岭小关。在明代人的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大关”与“小关”之名。

由于仙霞岭山道既险且长,屡有意外事件发生,运输不够安全。因此,在这一条商道上有商品运输保险制度实行。明代的《商贾买卖指南》一书介绍客人从福州到浦城后,“凡泊舟先寻主家行主,照数主家遣人搬挑商量,一百斤工银一钱,凡雇夫各有票照数挑至清湖县某家留歇。与清湖主人验收明白交卸。有自浦城至清湖凡五日路程.中二日,山甚险峻。雇夫已定,次日起程,至十八里有店,作午饭,每人半筒米与店主”[7]。由此可见.商人从福州到浦城后。可以和货物分道而行。货物交给浦城的行主,他保证将其运到浙江江山县境内的清湖镇,而商人空手过山,到清湖领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工价钱十分便宜,从浦城到清湖的五天山路,一百斤货物的运费仅值银两一钱;此外还看到一条从福州城西驿运到南平建溪水口运费价钱:“城西驿上至建溪陆路一百二十里,常轿价只一钱六分;或路少行客。则下减一钱四分或一钱二分.亦抬”[8]如此低廉的运费,是闽浙之间商品运输的重要条件。

总的来说,当时的商道主要沿着河流走。闽浙之间,钱塘江与闽江两条大江自然成为联络两省的主要商道。而两江上游之间的商道,则由崇山之间的山路构成。福建通往浙江的山路主要有两条,其一绕道江西铅山河口镇,是为当时主要的出闽大路;其二翻越仙霞岭,从浦城到浙江的江山县。

福建与江浙之间的海路交通。福建与江浙二地面临东海,拥有众多的港口,较为著名的大港有今属江苏的上海、乍浦,今属浙江的宁波、温州,以及属于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等港口。东海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秋冬盛行东北风,春夏盛行东南风,帆船顺风而行,一年至少可以往返一趟。不过, 明代由于倭寇入侵东南海疆,闽浙二省都实行严厉的海禁,虽然沿海运输不在禁止之列,但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嘉靖年间闽浙巡抚朱纨即规定了当时的海运船不可太大:“其福州等处原编民间卖谷船只,一面行查奉何事例,一面行各寨澳巡司,定以三百石为率,长不过四丈,阔不过一丈二尺,深不过六尺者,许其自便。惟不许假借乡官名目,亦不许官与编号。如丈尺过此式者,俱限文到半月内报官,一体免罪.估价官买,充战哨公用。俱要编立字号.大书深刻桅下横木,以防那换”[9]。后来,胡宗宪的<筹海图编)一书也说:“所谓寸板不许下海者,乃下大洋人倭境也,非绝民采捕于内海,贩籴于邻省也。严其保甲,令民沿海运粜,则广浙有无相通,而福民不患于无食矣”[lO]。可见.官府虽然允许闽浙沿海港口之间进行贸易,但对船只的大小有相当的限制,船只过小,不能进远海,只能在沿海港口贸易。于是,官府可以通过控制港口来限制海上贸易:

照闽船不入浙,浙船不入闽,俱限温福分界沙埕地方换船,此向来通行之禁也。五 月六月,正发船通番之候,有违禁越界之船,即将其船入官,凡系闽中载木货大船,尽行收入定海,不许出洋。闽船不入,浙船不出,茫茫大汇,岂一苇之可航?而华夷之路绝矣[11]。

这条史料告诉我们,当时闽浙边界的沙埕港是重要的贸易港,按照官方的规定,闽浙之间的货物贸易,都应通过这一港口交换,分别由各省的货船将其运回。应当说,在嘉靖年间倭寇频频入侵的时代,闽浙官方仍能批准这一条例,对保护当时的沿海运输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倭寇大举入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官府对海运的禁令也有所放松,尤其是福建方面,民众从官方获得船引是较为容易的:“泉漳二郡商民,贩东西二洋,代农贾之利,比比然也……或假给东粤高州,闽省福州、及苏杭买货文引,载货物出外海”[12]。浙江方面的海禁也不像隆庆年间那么严厉,有一些官员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福建商船:“闽故仰哺外地,締苎蔗浆诸物,方舟而出,米谷菽麦之利,连帆而人。商于吴粤者无禁也”[13]。当然,在以人为政的明代,随着官员的更换.政策也会发生变化,万历后期任江浙督抚的王在晋说:“夫闽商人浙,浙货人闽,此商途贸易之常,势不能遏。然入闽自有大关、小关正路。舍严衢而由宁绍台温,其为海贩明矣……不如责令杭城沿江一带船埠,凡闽商载货,路由严衢者,方许迳发,若渡江而东,必报官稽核北新关税票。当风汛之月,闽商贩段百匹,丝绵数百斤,及有毡条布疋等件有似通番货物者,即着本关,委官报府,查其去向"[14]。按,王在晋之所以对闽商严查,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闽商中,有人从海路购取杭州丝绸运到日本出售,所以,当时浙江方面力主严查闽商以防通倭。从王在晋的奏疏来看,他更希望来往于闽浙之间的商人多走陆路的商道而少走海道,以免发生有人乘机去日本贸易的案例。可见,当时福建与浙江之间的海道并不十分通畅,而是有很多禁忌。浙江方面,由于官府严禁民间造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