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

时间:2009-7-24 13:51:36  来源:不详
来推断,重一钱二分、一钱四分制钱的可能性比较大;若是“康熙通宝”钱,从顺治“十四年加至一钱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销毁弊多,仍改一钱”来分析,康熙二十三年流通的不可能是当年新铸钱,其重量应为一钱四分,与上述康熙八年(1669)地契中的“康熙钱”同。“康熙通宝”铸造数量大,质量精美,类型却很少,重量只有一钱四分、一钱两种。从铸造两种钱的时间看,一钱四分制钱占到了全部“康熙通宝”钱的三分之二还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史实。

“清钱”也是相对于质次量轻的私钱而言。清代制钱出现不久,就出现了盗铸私钱现象,并在民间广泛流通。史料记载,早在顺治年间“户部议言:天下初定,草窃未靖,杂出伪钱,且至奸民乘便盗铸,应下令禁戢。”故上谕:“今各省开炉太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钱愈多而愈贱。私钱公行,官钱壅滞,官民两受其病,欲使钱无弊,莫若鼓铸归一,其各省铸炉一概停止,独令京局鼓铸,务比旧钱体质更加阔厚,每文重一钱四分。”[7](考4968)康熙二十三年“因销毁弊多,仍改一钱,嗣因私铸竞起,于四十一年仍复一钱四分之制。”[7](考4990)可见,为防盗铸私钱,清政府不得不多次变换钱币重量。

“大钱”只见于嘉庆五年(1800)张勇出卖土地与张宣的地契中,“言定每亩大钱拾千”。此前地契中房地买卖用白银,此后地契中房地买卖用“京钱”。“大钱”在清代一般指面值大的货币。据史料记载,清朝只有咸丰一朝“以军务繁兴,国用日绌,始铸大钱,以裕国用,”[9](P36)面额为“当五”、“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嘉庆五年在咸丰朝前五十余年,故此时的“大钱”绝不是咸丰大钱,它应与“清钱”意义相同,指质好量足、铸造精美的制钱。

此契约中“大钱”的出现,与当时小钱泛滥有直接关系。小钱又称私钱,是个人或钱局私铸的含铜不足、重量减轻的钱,因其体小质轻,称为轻钱或小钱。如前所述,早在顺治年间就已出现私铸小钱,并制定了十分严格的钱法,如顺治十四年“凡奸民私铸,为首及匠人拟斩监候,为从及知情买使者拟绞监候”。[7](考4969)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均多次重申或加重刑罚,修改钱法。但乾隆以来,私铸猖獗,“咸同以后,更是厉害。私钱比重很大,而私钱总是不够分量的,光绪钱有轻到三分以下的。”[6](P589)清朝对私铸的处分“不为不严且密,而终未能禁绝者,盖缘私铸之利厚,奸民畏法之心不胜其趋利之心故也。”[7](考4983)

当时,即使是官府制钱,质量也在下降。康熙四十一年恢复一钱四分制钱的同时,“另外铸造一种七分重的轻钱,大制钱每千文作银一两,小制钱千文作银七钱。由于制钱轻重不一,购买力也有大小不同,使钱的名称也繁多,有新钱,有老钱,有大钱,有小钱。”[6](P567)正因为小钱泛滥,此契中相对于“小钱”特别标明为“大钱”。当时“京师以小钱为主,外省以大钱为主。”[6](P567)地处京师之南四五百里的直隶省束鹿县流通的应是“大钱”,但京师小钱流通到此地也是很自然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