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
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
最后的丝路古道—大海道
汉代的“大市”和“狱市
“大一统”与秦汉历史地
宋代福建海商崛起之地理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
东、西“大秦国”及“至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
蒙古汗国国号“大朝”考
最新热门    
 
“大海商风波”与康乾盛世的历史宿命

时间:2009-7-24 13:51:49  来源:不详
,实出于“营船与民船并无分别”的现实。这一现实使战船伪装成民船成为可能。此外,张伯行强烈要求“渔船出洋时,不许装载米、酒”,再次印证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张伯行还曾经具疏指出,“张元隆伙贼甚多,将苏州米粮买去”[10],可知张元隆与贩卖稻米出洋直接相关。于是,尽管史料证据还不充分,但我们可以大体推断出“张元隆案”(即“大海商风波”的缘起)的轮廓:张元隆的海上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大量私贩米谷。而其旗下船只可能不敷使用,于是行贿噶礼,借用战船伪装成民船运米。同时,张伯行还发现“有船有人有票而船册无名种种,弊端不一,于是乃知张元隆代领照票,不止华亭一邑也”[11]。这使张伯行对张元隆的怀疑进一步加深。他心目中的张元隆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经营大宗稻米走私的大海商,与海贼郑尽心无异。同时他认为,噶礼涉嫌受贿和包庇纵容海上集团的走私活动,按律应当严惩。由于康熙朝部分奏折的散失,张伯行将张元隆案以及噶礼涉嫌受贿和包庇一事密奏康熙的具体时间已无从查清,但在督抚互参案过程中,噶礼曾经辩白道:“前冬(张伯行)泊船上海,阻臣出洋,恨臣不从,迁怒船埠张元隆,陷以通贼,牵连监毙。”[12] 由此可以推断出张伯行可能应在康熙四十九年年底已将此事密奏皇帝。张伯行密奏张元隆出洋贩米之事,参劾噶礼受贿、包庇,把“大海商风波”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张伯行密奏之折的散佚,使我们无从知晓康熙的最初反应。但是很显然,康熙五十一年的江南盗匪案、江南科场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和督抚互参案事关朝廷体面与政局稳定,影响太大,使康熙无暇顾及江浙沿海的稻米走私与海上集团。恐怕在整个康熙五十一年里张元隆只不过是康熙眼中的一个海贼而已。
张伯行见康熙并未重视“张元隆案”,便继续自己调查。康熙五十年,张伯行开始在全省密拏张元隆。张元隆属下船主余元亨等人因照票不符,俱被盘获,供出“照票亦系张元隆代领给付”[13]。于是,他“饬令署上海县事,常州府通判周葑提究元隆”,然周葑详查后称:张元隆已于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病死。[14] 已经在押的海贼郑尽心又声称自己不认识张元隆,这使“张元隆案”几乎成了死案。然而,张伯行不甘心就此完结,他发现“该县以收管之人不先报病,身故之后又不验明具结”,于是对张元隆的死讯顿起疑意,并下手令搜捕张元隆洋行的各船船主。不久,“上海县民顾协一起诉张令涛占据房屋,谓其旧有噶礼幕客,今匿(江苏布政使)牟钦元署中,有水寨数处,窝藏海贼”[15]。案情又起了新的波澜,似乎给了张伯行一个突破口。于是他命人到处捉拿张令涛,“数次令牟钦元交出……又令属员转告牟钦元交出”[16]。双方交涉多次,牟钦元始终不承认自己窝藏张令涛。事情一拖就是半年,张伯行突然将牟钦元的布政使大印收缴,并“派出官兵,将(布政使司)衙门四面包围,派道员二员,将内外尽行搜遍,并未拿获张令涛”[17]。派兵到藩司衙门捉拿嫌犯,张伯行本人也顶着很大压力。他向康熙诉说了自己的苦衷:“伊(牟钦元)乃传播谣言,说臣诬指平民张元隆、李崇御为海寇,又严拿张令涛,必欲置之死地。(伊)要烧臣衙门,又要刺杀了臣。”[18] 赫寿也说张伯行“总危言,似目今即有海贼,又惧怕,过分防身”[19]。张伯行甚至希望康熙将牟钦元调升他省。于是,张伯行“因奏劾牟钦元,得旨,革牟钦元职,下总督赫寿察审”[20]。康熙五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赫寿上了一个折子说,经过再审,顾协一(赫寿的折子里称之为“郭学义”)承认其对张令涛“与海贼交结,分得海贼之处,俱系听人所言”。“又经数次审讯,并无公证”。并称“将牟钦元参劾看管后,张伯行遣员搜查,奴才又严行二司,将诉讼、认识张令涛之人带去,两次详查,然并无张令涛”。 [21] “问张令涛之子张二供称,伊父已往湖广、福建”[22]。从而全面否定了张伯行对张令涛、牟钦元的指控。这样,官方舆论的矛头转而直指张伯行,认为他操守虽好,实则诬告无辜之人。康熙又命吏部尚书张鹏翮及副都御史阿锡鼐到江南复审。张鹏翮在审理督抚互参案时就倾向噶礼一边,这次依然对张伯行不依不饶。“审事大人张鹏翮等审问抚臣张伯行有无海贼,张伯行回称原无海贼。大人即驳问既无海贼,则你明是欺诳皇上了。张伯行倔强如故,终不自认欺诳。大人自四月初十审起至十三日,连审数日,总无认罪口供”[23]。张鹏翮在审案过程中屡参张伯行“捏造无影之事,屡以海中有贼诳奏”[24]。张伯行也上疏康熙自我辩护道:“臣为绥靖海洋起见,急欲杜渐防微,张元隆虽报身故,而其多党众,造船出洋,人人可以冒名,处处皆能领照。且张令涛之在藩幕……纵非通洋,亦系豪恶,臣为地方大吏,焉能置之不究?”[25] 
至此,“大海商风波”已经远远超出了张元隆案本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