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最新热门    
 
宋代东南与西北市场差异性析论——以陕西和两浙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时间:2009-7-24 13:52:15  来源:不详
专业化发展,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市场优势。在中国封建社会,产品结构的差异性往往成为不同地域之间实现商品交换的基础,取决于上述状况的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北市场,决定了西北市场在与其他区域市场的商业交往中往往成为后者的商品倾销地,而本地却没有相应的商品同这些市场进行交换.对此,有些学者认为宋之际包括东南和西北之间远距离贸易在内的南北贸易“并非贸迁有无的均衡交往,而是存在着一种越来越明朗的倾向,即无论是北方商人还是南方商人,他们大都把南方货物贩往北方,从而逐渐形成商业流通的单向运动。”[16]
近海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是宋代东南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动因。宋代,在中国东部、东南部及南部沿海一带形成了一个近海市场网络,②从而使处于这一市场网络中的东南市场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放射状市场。早在唐代,两浙一带的经济就已非常发达,权德與就曾指出:  “江东诸州,业在田亩,每岁一善熟.则旁资数道。”  [17]  (卷468,论江淮水灾上疏)在唐代两浙、江淮之间这种经济交往密切的基础上,宋代的两浙、江淮与其他沿海市场逐渐联成一体而形成了近海市场网络。这个呈放射状的市场网络在加强内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的同时,加强了同内地市场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了同西北市场的联系。宋代近海市场网络内部及其与内地市场的交往状况.正如宋哲宗时范锷奏称:在密州板桥镇“本镇自来广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般运见钱、丝、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板桥有西北数路商贾之交易。其丝、绵、缣、帛又蕃商所欲之货,此南北所以交驰而奔辏者。”[1]  (卷409,元祐三年三月乙丑条)再如福建的麻布一直畅销江浙地区,“今越人衣葛,出自闽贾。”而浙东的麻布又大量销往浙西,  “强口布以麻为之,出于剡,机织殊粗,而商人贩妇往往竞取以与吴人为市。”[18]  (卷17,布帛)这表明两浙一带的市场在加强与近海其他区域市场联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当地农副产品生产的商业化、专门化。因此,两浙一带的东南市场在与国内其他市场和海外市场交往的过程中.在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一定
————————
①     详情参见《东京梦华录》卷2,《饮食果子》。
②     宋代近海市场网络的发展及相关情况请详见林文勋教授《唐宋经济史专题》授课讲稿。
 
程度上促使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除了表现为桑蚕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商业化、专门化外,还表现为在农村出现了养殖专业户。如“平江屠者贾循,以货獐为业。常豢饲数十头,每夕宰其一。”[19](支庚卷2,贾屠宰獐)还有“常州无锡县村民陈承信,本以贩豕为业,后极富。其母平生尤好豢豕。”[19]  (甲卷7,陈承信母)这些专业户对加强东南地区城乡经济联系,促使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涌现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从商税收入来看,东南地区镇、场的商税额相对普遍较高。一般为1千至数千贯不等,有的还偶尔高达l万贯以上,而且这些镇、场的商税额普遍高于西北地区县级城市的商税额;东南地区有的镇,其商税额有的甚至也超过了县的商税额,如越州曹娥镇和渔浦镇的商税额超过了上虞县和新冒县的商税额。[4]  (食货16之7至9)这种市场与商业发展状况,同上述内、外因及相关情况是相符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