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最新热门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2:16  来源:不详
  何敢轻费,所在客旅稀少,市井萧条,工商游手之徒,莫不坐困。民间钱既艰  得,冬租糜费,夏税物帛,无所从出,州县催科,所以劳扰倍于常年,此皆谷  贱之患也。 (《定斋集》卷四《乞平籴札子》)

  祷庙祈神望丰年,今年中熟更堪伤。百钱半米无人要,贯朽何时发积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五九《太息》)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冬饿愁穷  冬……(刘学箕《方是闲小稿》卷上《插秧歌》)

我们重新分析这些史料,不难从中看出,农民之所以要卖粮筹钱,主要是为了完纳税赋;农民之所以要在秋收季节不顾价格低下卖粮,就是因为官方收税有期限;而钱之所以“荒”,也主要是因为许多农民在同一时间卖粮,造成一时的资金匮乏。这进而说明,当时的农民很少货币积存,说明市场很少有机动的见钱。所以,与其说这些记载证明了“钱荒”的存在,毋宁说它们证明了当时货币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证明了货币税的超前和不合时宜。上引史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超前的货币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沉重。

4、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相对较强而交换功能相对较弱

  由于国家财政货币收支数额巨大,造成了相当规模(数以千万贯计)的货币流动。在这一流动的某些环节,货币也表现为商业交换手段,但是在更多的场合,货币却表现为一种支付手段,例如在纳税、薪奉津贴赏赐及佣金支领等场合。这就使得宋代货币的使用手段功能相对大而交换手段功能相对弱。

  中国古代在先时期曾部分使用黄金白银作流通手段,到汉代以后金银逐渐退出流通,主要使用铜钱作流通手段。这种情况经历了数百年,到宋代仍主要用铜钱作流通手段。为什么贵金属迟迟不能重新返回流通领域呢?笔者以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商业特别是私人工商业发展的迟滞。如前所述,大宗交易少,出境贸易少,对贵金属货币的需求也就少。人们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小额支付,宋代一个人的日平均消费水平,一般是铜钱十文至百文。显然,对于这种小额支付来说,铜钱是非常适宜的。在发行官交子之初,曾印行面额为十贯(铁钱)的大钞,但到宋神宗时,即改为发行面额一贯、五百的二种,面额十贯的便停止发行了。南宋发行会子,起初发行的面额分别为三贯、二贯、一贯三种,后来改为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四种。其他几种楮币的面额大抵也在一贯上下。马端临甚至把面额的减小作为楮币同钞引的重要区别。(参《通考·钱币考》)楮币面额的变化,说明了当时社会需求的水准,说明面额在一贯和一贯以下的楮币较为适合需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的交换水平尚较为低下,大宗商品交换尚不多。

  总之,与同时期的西方各国(或者更确切地讲,西欧各国)相比,宋朝的情况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造成我们不宜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某些现成论断。笔者认为,通观地考察历史,许多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转而起消极的作用。轻重散敛等经济政策,在中国建立统一的强大帝国时,以及在此后促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曾经起过积极作用。而随着时间推移,其消极面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强,这在宋代表现得相当突出。中国相对西方各国的落伍,应当说是始于宋代。到了明代后期,这种落伍的形势已逐渐明朗。所以,正确认识和评价宋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