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历史上自然区域、行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最新热门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技术与秦统一中国——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为基础的新的考察角度

时间:2009-7-24 13:53:05  来源:不详
,如何将这些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进而转化为军事优势,就涉及政策的选择和制度的安排了。商鞅变法,正是在中国农耕技术已取得突破之后,实施新的制度和政策,来推动技术的普及,开发秦国的富源,变潜在的优势为实际的优势的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运动。
  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政治方面为推行郡县制、什伍连坐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经济方面为“为田开阡陌封疆”(注: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A].),变公有的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整顿田制,加强税收,以及以法律的手段戒除秦人的惰习和陋习,开发秦的富源;军事方面为废除贵族世袭爵位制,实行军功爵制,爵位的高低以及获取土地和财富的多少,纯以军功的大小和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来衡量,很有点计件工资制的味道。由此秦人“闻战则喜”,“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的秦国军队,在这种军事制度和分配政策的激励下,终成“虎狼之师”。
  当时,中原各国已有人口压力的迹象,翦伯赞在《先秦史》和钱穆在《国史大纲》中都表达了井田制的破坏,与人口增殖大有关系的观点。而且,钱穆认为春秋时期的郑国已地狭民稠。而秦国依然是一个人烟稀少、荒地很多的国家。故秦国有“徕民”之举,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六国人民要响应秦国的“徕民”之举而愿长途跋涉至秦国,也是六国有着人口压力的一大证据。根据土地经济学原理,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倾向于开垦新地,而在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秦国因为地广人稀,大规模的新地开垦,一定意味着农民人均农业剩余的大量增加。这也是秦强大的原因。
  商鞅变法后,秦国以一个政治中央集权、经济富庶、军事力量强大的新面目出现,从此,对六国展开凌厉无前、不屈不挠的攻势。在攻击中,秦国不断地获取六国的土地和人口而更趋强大,六国在不断打击中日趋削弱。其中,秦攻灭了巴、蜀之后,更是如虎添翼。成都平原的肥沃、李冰父子的都汇堰工程再加上新技术的传入,秦国更为富庶强大,这也为史料所证实:“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注:战国策.秦策[A].)“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注: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A].)
  秦人军事制度的安排,使我想起了周人的封建制、日耳曼人的采邑制、金人的猛安谋克制、蒙古人的领户分封制、满人的八旗制,这些制度共通的特点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战争的胜利与人人的私利密切相关。当一种征服运动与人人的私利密切相关时,这种征服运动就变得势不可挡了。
  总之,在战国时期的技术条件下,秦在气候、自然地理环境、地缘政治诸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秦发展的早期,秦在地缘政治上为地处侧翼的大国而在自然地理环境上有着极大的纵深时,不啻为一种不利条件。当中原诸国纷纷发展崛起时,秦犹为戎人所包围而与戎人苦苦作战,当秦消灭了诸多的戎人部落而崛起于西方时,适逢中国社会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原诸国已地狭人稠,而秦犹地荒人稀。商鞅变法是在新的技术背景条件下,如何充分开发秦国的富源,变潜在的天然优势为实际的经济、军事优势而采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这种变法的理念来自于在发展水平上领先于秦的山东诸国的实践和秦本国的实际情况。新法雷厉风行的实施,充分开发了秦国的富源,变秦潜在的天然优势为实际的经济、军事优势,使秦取得了凌驾于六国之上的态势,从而秦统一了中国。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圭加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