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最新热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

时间:2009-7-24 13:53:34  来源:不详
冰及陨霜;
    太康八年四月(287.4.30-5.30),山东中部陨霜;
    光熙元年闰八月甲申(306.9.24),洛阳一带霰雪;
    太宁元年三月丙戌(323.4.30),南京一带陨霜;
    太宁三年三月癸已(325.4.26),南京一带陨霜;
    建元元年八月(343.9.6-10.4),南京一带大雪;
    永和二年八月(346.9.2-10.1),河北中北部大雪,人马冻死;
    永和十一年四月壬申(355.4.28),南京一带陨霜;
    天赐五年七月(408.7.9-8.7),河北中部陨霜;
    义熙五年三月己亥(409.4.11),南京一带雪深数尺;
    太和六年四月(482.5.4-6.1),河南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四月(485.4.30-5.29),山东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六月(485.6.28-7.27),河南中部、河北中部陨霜;
    景明元年八月(500.9.9-10.8),河南中部暴风陨霜;
    天监三年三月(504.4.1-4.29),南京一带陨霜;
    正始二年四月(505.5.19-6.16),山东中部陨霜;
    正始四年九月(507.9.22-10.21),洛阳一带大雪;
    延昌四年三月(515.3.31-4.28),黄河中上游南部八州陨霜;
    熙平元年七月(516.8.14-9.11),黄河中下游南北地区十一州陨霜。
    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极端霜雪现象,具有气候指示意义。一般来说,霜雪初日提早,则秋季气温下降提前,秋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又霜雪终日的推迟,表明春季气温的偏低。以此衡量,上面所列霜雪日期,大部分是接近或超过现代的极端,这说明当时气温较现代低。如吴嘉禾四年七月南京一带陨霜,初霜日至少提前70天,由此推算,该年秋季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2.8℃;其它年的资料也可作类似的推算。
    当时一些年份霜雪期的延续时间,也反映了严寒冬季的存在。如太元二十一年(396)十二月,南京一带“雨雪二十三日”;元嘉二十九年(452)“自十一月霖雨连雪,太阳罕曜”,次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又建元三年(481)十一月“雨雪,或阴或晦,八十余日,至四年二月乃止”。[4]现代南京一带年雪日数的平均值仅8.4天,以上雨雪日大大超过现代极值,其为严寒冬季无疑。有学者还据此推测,以上东晋南朝时的这三个严寒冬季,苏北沿海或钱塘江等江河可能出现冻结现象,其严寒极端情况,均超过现代气候所见极端现象,而仿于明清小冰期时的极端情况。[5](P25)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特征呈现为寒冷的该时期,寒冷程度也有着一定的波动。据《晋书》、《书》、《南齐书》之《五行志》、《魏书·灵征志》及相关正史本纪所见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寒冷低值过程,出现在三世纪八十年代至四世纪四十年代,时间长    约60年;在这60年中,寒冷事件的出现频率很高。[6](P26)又第二个寒冷低值过程至迟在北魏初年已有迹象,如神瑞元年(414)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一带“比岁霜旱,五谷不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