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最新热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

时间:2009-7-24 13:58:24  来源:不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史学多途发展的时期。 汉语言文字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转变,词形、语音、词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一个词,由于声调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意义”[1](P213),这就对 人们读前朝史书增添了困难。史注家继承前辈注史的传统,吸收儒经注疏及经合本子 注的经验,传述事实,证发文意,对前代及晚近史书进行注解和阐发,除注音、释义、 评论及发凡起例外,还讲述其得失,补注其缺漏,积累了丰富的史注方法。这一时期的 史注数目很大,达30余种,1000卷;种类繁多,有注体、解体、训体、考辨体、音义体 、集解体、自注体等体式;内容丰富,涉及纪传体史书、历史地理、笔记杂志等类史书 ;名家辈出,注家中驰名后世与原书作者齐名的很多,甚至超过原书作者的也不乏其人 。[2](P174)史注的发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史学多途发展的生动面貌,值得我们认真探 讨。
      注体史注
  注体是最为常用,并且成果众多的一种体式。“注”的本意是用水以此挹彼,即灌注 、灌输的意思,引申之,是以今语释古语,以今事比喻古事。古代史书文义艰深,必须 解释而后,犹如水道阻塞,需灌注而后通。为了用浅近的语言或丰富的材料解决史书 中的疑难,为时人和后人阅读史书提供便利,注体应运而生。注体始于西汉,成熟于东 汉,主要集中于经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家借鉴经学家注经的方法注解史书, 使这一体式的史书注释成果远远超过同期的经注。这一时期对纪传体史书所作的注数量 众多,佳作迭出,主要有南朝时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时刘昭《后汉书》注及 《续汉书》注等。
  裴松之(372-451)奉旨为《三国志》作注,他“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其寿所不载, 事宜存录者,则罔不采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 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谬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 之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辨。”[3]裴注以补阙、备异、惩枉、论辨为主,扩大了史注的 内容和范围,开创了史注的新体式,对后来的史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文帝览后称赞 说:“此为不朽矣。”[4]刘昭搜集各种《后汉书》及相关材料补注范晔《后汉书》及 司马彪《续汉书》,“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史,世称博悉。”[5]人钱大昕 说:“昭本注范史纪传,又取司马氏续汉志兼注之,以补蔚宗之阙,故于卷首特标注补 ,明非蔚宗文也。”[6]代李贤《后汉书》注出后,刘昭注逐渐散佚,只有《续汉 书》八志三十卷注尚存。从现存八志的注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