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汉儒知识分子的权力穿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汉代的家学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流亡:“谋食”、“谋道
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历史
《论语》·《论语》类文
最新热门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新探

时间:2009-7-24 13:54:14  来源:不详
——平民的最高等级。 

    四、孔子家庭出身的二重性 

    孔子的家庭出身虽是士,但不能像以往的孔子研究者——如匡亚明等先生那样,据此认为:孔子就出身于士的家庭。

    众所周知: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个农家姑娘——今天肯定属贫下中农,嫁给孔子的父亲时,叔梁纥已上了年纪,孔子还未出生,其父便离开了人世。颜氏将年幼的孔子带回了自己的娘家——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孔子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

    孔子在其母死前,一直不知其父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出身是士。如《史记·孔子世家》说:“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29]又,《礼记·檀弓上》说:“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30]

    孔子曾回忆少年时代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1]对此匡业明先生曾猜测说:“究竟那些‘鄙事’,他未说,无可查考。大概是扫地、做饭、洗衣、种菜、挑担、推车等家务劳动和给人家放羊、放牛以至当人家有婚丧喜事时做吹鼓手之类的事,他都做过。”[32]《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33]《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34]

    孔子知道他的士的家庭出身,是在其母逝世以后。

    可见,孔子虽出身于士的家庭,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他从出生起,就未过过一天“士”的家庭生活,他实际上是在“农”的家庭中长大。

    就是说,孔子的家庭出身既有士的本色,又有农的斑斓,具有二重性。 

    五、孔子的家庭出身与其本人成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孔子的家庭出身是士,孔子的本人成分也是士。过去,理论界不加区别,把这两个士当作了同一个士来看待,如杨宽先生曾说:“士原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受过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35]笔者认为,不妥。

    诚然,孔子的家庭出身与其本人成分都是士,但孔子的家庭出身的士是“武士”,而其本人成份的士是“儒士”。在中国古代,武士与儒士的性质完全不同:虽然二者都服务于贵族或国家,但武士所用的武器是剑戟,儒士是刀笔;武士的服务方式主要是武力,儒士主要用智力;武士的生活年代主要在春秋以前,儒士主要在战国以后,儒士是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从封建领主制向郡县制过渡的产物。[36]中国古代在春秋以前,由于是分封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周和各诸侯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间不同,从而从封建领主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间也不同,各国儒士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发达的国如周邦、齐、晋、鲁、宋等,在春秋后期就产生了大量的儒士,更多的国如楚、秦、燕等,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儒士阶层是在战国以后才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士的产生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如管仲佐齐桓公改革时,以“义孝敬弟”教士[37];子犯佐晋文公改革时,“以礼教民”[38]等,这样就形成了儒士阶层。战国以后,士基本上成了儒士的代名词,武士阶层基本解体。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好“养士”,门客三千,养的基本上是儒士,几乎没有武士。孟尝君后来在秦国被困时,他所养的士都不能打斗,只好靠“偷盗”、“贿赂”、“学鸡狗叫”,才得以蒙混逃脱。宋代王安石曾著文讽刺说:“世皆称孟尝君善得士,士以故归之,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也,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39]又,战国时期燕昭王求士,一下子跑去了很多,这些士都是儒士,没有武士;燕太子丹求士时,迟迟求不到,花了多年时间才求得一荆轲,因为他求的是武士。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