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汉儒知识分子的权力穿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汉代的家学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流亡:“谋食”、“谋道
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历史
《论语》·《论语》类文
最新热门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新探

时间:2009-7-24 13:54:14  来源:不详
人物的身份或地位,史料至关重要,如果漏掉了某些关键史料,这种研究很难具有科学性。关于士在春秋以前的身份或地位,《国语·齐语》有一段较经典地记载:“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10]这里就明确提出了士是平民,也就是“四民之一”。管仲是东周初期人,他这里所谓的“昔圣王”之“昔”,当指东周以前,至少是西周时期。可见,士在西周时期亦有平民的内涵。应当指出,士在古代为“四民之一”,《辞海》是有说明的。如《辞海》“士”条释3说:“古为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11]又《辞海》“士民”条说:“古代四民之一。《毂梁传•成公二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12]但《辞海》所引的史料在时间上较迟,一为东汉初期的《汉书》,另一为战国后期的《毂梁传》,漏掉了时间较早的《国语》,这才将士为“四民之一”的历史局限在了战国及、汉,忽视了春秋以前。

    第三、与其“贵族”条释义不符。《辞海》“贵族”条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在封建社会……贵族是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的统称。……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13]等。可以肯定,《辞海》对贵族的释义基本正确,但它对中国古代贵族的举例未提到士。可能有人会说,《辞海》“贵族”条没有举称士,不等于士不是贵族,关键要看士是否具有贵族的本质特征。笔者对此极为赞成。《辞海》“士”条释7在证明士为贵族时说:“《书•多士》:‘用告商王士。’又《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春秋时,士每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14]等。应当指出,这里的周王或周公“用告商王士”、“厥诰毖庶邦庶士”,就像赵太爷叫阿Q“滚开”——不能说明就是赵太爷认阿Q为同宗一样,不能说明士在商、西周时是贵族,因为它未涉及贵族的本质特征。“士每多为卿大夫的家臣”,说明只是个别的士是卿大夫的“家臣”,而“家臣”只是一种与贵族关系较亲近的“臣仆”,不是贵族爵位。“有的有食田”,说明只是少数士“有食田”;士“有食田”又是春秋后期晋国改革以后的情况,如《国语·晋语四》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15];又《左传》哀公二年载:赵简子在打仗前的誓词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16]但“食田”不是“贵族领地”:贵族领地是“授民授疆土”,既包括可耕地,也包括山川河流,还包括土地上的民人,而“食田”仅是可耕地。过去,金景芳先生认为:在古代,“无论诸侯或卿大夫士,受封的土地都是成片的。”[17]提出了“士的封地”问题,但金先生没有给出史料来证明。我们知道,西周、春秋时,统治者都给农民“授田”,如《周礼·地官·遂人》说:“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亦如之。”[18]除农民外,士、贾等也都有“授田”,如《周礼·地官·载师》说:“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19]可见,“食田”即属“士田”,性质与农民的“授田”相当。而且,据古文献载,春秋以前的贵族,跟《辞海》“贵族”条的举证一样,除天子外,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不包含士。如《国语·周语中》载:晋文公定周襄王于郏,文公请隧,襄王不许,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20]又,《礼记·礼运》载:“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21]这里所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