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张居正》引发文史之争
明代官场——张居正 没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
赵子龙的日记揭开了真正
谁是真正的汉奸?
赵子龙的日记揭开了真正
最新热门    
 
张居正的性格悲剧

时间:2009-7-24 13:54:15  来源:不详
,拟破其家。文忠用知用愚,阴持四载。徐公之狱未即成,而穆宗宴驾。故江陵乘机罢高公相,而予徐公以安,所谓国士之报也。江陵岂不爱新郑者,权其师友之重轻,遂不能置身於两厚。”[12]

说张居正与高拱的矛盾是出于维护徐阶,未免把复杂的事态简单化,但可说明张居正并未因徐阶的失势而倒向高拱。万历十年,在张居正病危之际,适逢徐阶八十寿辰,为作贺寿序,他拒绝家人请人代拟的动议,执意亲自起草《少师存斋徐相公八十寿序》:“ 居正尝谓,士君子所为尊主庇民,定经制,安社稷,有自以其身致之者,有不必身亲为之,而其道自行于天下,其泽自被于苍生者。窃以为此两者,惟吾师兼焉。当嘉靖季年,墨臣柄国,吾师所为矫枉以正,矫浊而清者,幸及耳目。”[13] 并上疏为之请求优礼耆硕,历数徐的功绩说:“当世宗时,承严氏乱政之后,能矫枉以正,澄浊为清;惩贪墨以安民生,定经制以核边费; 扶植公论,奖引才贤。一时朝政修明,官常振肃,海宇称为治平,皆其力也。”[1]把改革的头功归于徐阶,表现出他对恩师的情深义重。

对于被赶下台的高拱,是否出于他的主谋? 有人指斥,有人辩护,也有各打五十大板的,纷纷扬扬,几成历史疑案。但从各种记载看,他对高拱并非没有同情之心,在高拱遭难时,赠以重礼,处理善后也留有余地,甚至为高拱晚年的凄凉动情落泪:

“新郑既为江陵所逐,罢归里中,又有王大臣之构,益郁郁不自安。一日遣一仆入京,取第中器具,江陵召仆问其起居,仆泣诉:‘ 抵舍病困,又经大惊,几不自存。’江陵为之下泣,以玉带器币杂物可直千金,使仆  以遗之。又新郑家居,有一江陵客过,乃新郑门人也,取道谒新郑,新郑语之曰:‘ 幸烦寄语太岳,一生相厚,无可仰托,只求为于荆土市一寿具,庶得佳者。’盖示无他志也。万历戊寅,江陵归葬,过河南,往视新郑,新郑已困卧不能起,延入卧内,相视而泣云。是年新郑卒,无子,夫人张氏遣一仆入京上疏,求恤典,因 千金器物往献江陵,江陵却之。其仆泣曰:‘夫人使告相公,先相公平生廉,所爱惟地器物,无子孙可遗,谨以献相公庶见此物,如见相公也。’江陵色动,怜之,乃纳其所献。翌日,恤典下矣。”[2]

有人以亲眼所见记下这样的场景:“ 吾观江陵归葬过郑,与新郑(高拱)执手流涕,不忍言别;於其殁也,为之请爵谥,予祭葬,是亦可以谅其素矣。”[3] 虽然高拱在《病榻遗言》中多怪罪张居正,但也只是一面之词,通观张居正与高拱关系的全局,他们既有权力的斗争,也有感情交好的因素。否则,以张居正炙手可热的权势,落井下石,置高拱于死地易如反掌,但张居正不但没有这样做,还给以恤典告慰亡灵,并未计较高拱对他的指责,此种行为的动机可以有各种猜测,但考察历史人物只能以行为效果为准则,高拱得以善终,不能不是张居正手下留情的结果。

他为人很讲究义气,自认“不愧於名教,不负於知己”[4],把知己与名教并列为他人生必须信守的两大准则,只要是知己之交或是他看中的人才,都能优容。此种济人以宽怀的情意,在保护人才中也有所表现。隆庆年间御史詹仰庇因为上疏要求清查宫监的帐目,得罪宦官,要遭受廷杖,张立即上疏营救: “臣等再三参详仰庇疏意,止因该监钱粮未明,欲行清查,以资国用。原其本心,实亦无他。”[5] 得以免遭酷刑。漕运总督王宗沫因海运十二万石米抵天津,八条船沉没, 损失三千石,要受惩处,张居正因其人很有才干,为之开脱说:“ 海运初开,小有损失,无害大计,何必讳言处补乎? 然其才足倚,未可深责也。”[6]

道是无情却有情,说是有情却无情。黑白交织,善恶依存,在张居正身上呈现的就是,半是魔鬼,半是天使。 

二、拒受贿,好谀扬    

在张居正身后最遭物议的是他为官的品性,有说他喜好受贿,也有说他严于律已,多次拒绝受贿,是耶? 非耶? 莫衷一是。

《明史》中虽有“岁时餽问居正不绝”[7]的记载,但并不多见,如果不是用以行贿的重礼,一般性的官场应酬或礼尚往来,也并非是出格的事。但张居正的家居生活,相当奢华,这既是他的追求,也是当时的社会风尚[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