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60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印度政治五十年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最新热门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4:41  来源:不详
,1980)和《年鉴学派的史学传统及其转变》(《史学评论》第7期,1984)、阎沁恒《汤恩比(即汤因比)与历史》(牧童出版社,1976)、林正珍《柯灵乌(即柯林武德)史学思想的研究》(辅仁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2)、汪荣祖《兰克史学真相》(《食货》月刊5卷1期,1975)和《白德尔(即布罗代尔)与当代法国史学》(《食货》月刊6卷6期,1976),以及孙同勋的《二十世纪的美国史学》、《美国进步史学初探》、《美国的新保守史学》、《心理学理论在美国史研究上的应用及其得失》(分别载《美国研究》1卷1期、12卷1期和3期、19卷1期,1971—1989)等。在日本史学的研究方面,成果较多的是高明士,他在《大陆杂志》、《食货》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述战后日本史学界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论文,并结集出版了《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一书(东升出版公司,1982;此书另有明文书局1982年增订本和1987年二版、1996年修订四版)。
  在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早期所见仅余英时《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自由学人》3卷2—4期,1957)和沈刚伯《古代中西史学的异同》(东海大学讲演稿,1965)等少数论文。此期的研究,从范围论,已较前宽广,其中成就显著的当推杜维运和汪荣祖。杜维运在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东大图书公司,1981)和《中西古代史学比较》(东大图书公司,1988)两书,前者列举史实,澄清了某些西方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存在的误解;后者从中西史学的起源、史学原理的创获和史学著作成绩三方面展开比较,认为中国极早创获了纪实、阙疑、求真、怀疑等重要的史学原理,基础深厚,范围广阔,意境深远,尤为壮观。而西方史学在问题的追踪与阐释上,甚为精到,非中国所能企及。比较二者,进而会通融合,当为未来史学发展之趋势。此外,他还作有《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第3期,1976)一文,较为详细考察了1949年之前西方史学传入中国的情况。汪荣祖的《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联经出版公司,1988),则以《文心雕龙·史传篇》为基础,分列二十四题,对中西史学发展史和史学理论作了分析与比较。这些论著,都在不同层面上深化了对中西史学的认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因受港台地区政治格局和文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史学史研究在继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风气转换的迹象。
  1987年,台湾国民党政权宣布“解严”;1991年,复终止动员“勘乱”时期。自此,两岸的史学史研究,不但在论文和资料交流上渠道渐显畅通,且得借研讨会和互访讲学等方式,直接展开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间的学者对话。近年赴台湾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讲学的大陆著名史学史专家便有瞿林东、仓修良、蒋大椿、张广智等,而台湾方面来访的也有王德毅、汪荣祖、王泛森、戴晋新等。在此基础上,有的还进而融会各方学术成果,发起了合作研究。如大陆学者罗志田主编的《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一书,便是大陆、台湾和美籍华裔三方学者通力合作的成果。这种情况,对于促进整个中国的史学史研究事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该时期港台地区发表的史学史研究成果看,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均有相当的推进。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而论,不仅出现了杜维运《中国史学史》(该书为作者自印本,台北三民书局总经销。已出版两册,内容自先秦迄于唐,第一册有1993年印本,第二册有1998年印本)和潘德深《中国史学史》(五南图书公司,1994)等系统论述中国史学整体发展趋势的著作,在各具体领域的专题研究方面,也形成了相当规模,如戴晋新的《先秦史学史论稿——观念与方法》(台北国泰文化,2000)、耿慧玲的《金石学历史析论》(文化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7)、黄兆强的《清人元史学探研——清初至清中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0)等。
  有关近现代史学史的专题研究,则从史家和史著的个案考察进一步扩展到史学思潮、流派、学术机构与制度,乃至某些分支学科领域的成就和港台地区史学的总结等方面,收获甚见丰厚。其中较引入注目的有彭明辉《疑古思想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东大图书公司,1995)、《晚清的经世史学》(麦田出版公司,2002)和《台湾史学的中国缠结》(麦田出版公司,2002)、赵庆河《读书杂志与中国社会史论战(1931—1933)》(稻禾出版社,1995)、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1922—1927)》(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1999)、刘龙心《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远流,2002)、周佳荣和刘咏聪主编《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