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魏拓地与侯景防线之关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
最新热门    
 
论侯景江北防线确立的基础

时间:2009-7-24 13:55:13  来源:不详
宋景业先为天文图谶之学,又陈山提家客杨子术有所援引,并因德政,劝显祖(按即文宣帝)行禅代之事。德政又披心固请。帝乃手书与杨愔,具论诸人劝进意。德政恐愔犹豫不决,自请驰驿赴京,托以余事,唯与杨愔言,愔方相应和。
  德政还未至,帝便发晋阳,至平都城,召诸勋将入,告以禅让之事。诸将等忽闻,皆愕然,莫敢答者。时杜弼为长史,密启显祖云:“关西是国家劲敌,若今受魏禅,恐其称义兵挟天子而东向,王将何以待之?”显祖入,召弼入与徐之才相告。之才云:“今与王争天下者,彼意亦欲为帝,譬如逐兔满市,一人得之,众心乃定。今若先受魏禅,关西自应息心。纵欲屈强,止当逐我称帝。必宜知机先觉,无容后以学人。”弼无以答。帝已遣驰驿向邺,书与太尉高岳、尚书令高隆之、领军娄睿、侍中张亮、黄门赵彦深、杨愔等。岳等驰传至高阳驿。帝使约曰:“知诸贵等意,不须来。”唯杨愔见,高岳等并还。帝以众人意未协,又先得太后旨云:“汝父如龙,汝兄如虎,尚以人臣终,汝何容欲行舜、禹事?此亦非汝意,正是高德政教汝。”又说者以为昔周武王再驾盟津,然始革命,于是乃旋晋阳。自是居常不悦。徐之才、宋景业等每言卜筮杂占阴阳纬候,必宜五月应天顺人,德政亦劝不已。仍白帝追魏收。收至,令撰禅让诏册、九锡、建台及劝进文表。
  至五月初,帝发晋阳。德政又录在邺诸事条进于帝,帝令陈山提驰驿赍事条并密书与杨愔。大略令撰仪注,防察魏室诸王。山提以五月(日)至邺[35],杨愔即召太常卿邢邵、七兵尚书崔悛、度支尚书陆操、詹事王昕、黄门侍郎阳休之、中书侍郎裴让之等议撰仪注。六日,要魏太傅咸阳王(元)坦等总集,引入北宫,留于东斋,受禅后,乃放还宅。帝初发至亭前,所乘马忽倒,意甚恶之,大以沉吟。至平都城,便不复肯进。德政、徐之才苦请帝曰:“山提先去,若为形容,恐其漏泄不果。”即命司马子如、杜弼驰驿续入,观察物情。七日,子如等至邺,众人以事势已决,无敢异言。
  ……

此《传》记事颇为详细,完全可以当作文宣帝高洋的本纪文字来读。根据此《传》,可知,文宣帝高洋称帝,积极的劝导者仅为高德政、徐之才及地位卑下的宋景业、陈山提、杨子术诸人,而名士杜弼及高洋之母娄后是激烈反对的。杨愔虽然在高洋称帝之事中发挥了大作用,但其态度实为暧昧。可以认为,对高洋称帝,反对之声是很高的。名士杜弼及高洋的母亲娄后的激烈反对,“诸将”的“愕然”,“众人”在“事势已决”的情况下,才“无敢异言”,都是高洋被动的证明。大多数人的反对几乎使高洋失去了勇气和信心[36],这就是他“至平都城,便不复肯进”的原因。
  在平定颍川、高澄被刺身及高洋称帝这三大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下,高氏最为关心的是政权的稳固。相比之下,侵梁夺地就已经是外在之事,不重要的了。因此,直到高洋称帝并使政权稳固之前,其侵梁“江、淮之北”的军队放缓进军速度甚至停止行动,是必然的。
  这样,就很可注意东魏出兵司州之事了。《资治通鉴》卷一六二《梁纪十八》武帝太清三年十二月[37]:“东魏使金门公潘乐等将兵五万袭司州,刺史夏侯强降之。于是东魏尽有淮南之地。”潘乐出兵之事不见于《北史》卷五三《潘乐传》[38],司马光等人必别有依据。考察东魏此次出兵背景,便看到学界以往不曾注意的问题。《周书》卷二《文帝纪下》大统十五年(按即梁太清三年)十一月[39]:“(宇文泰)遣开府杨忠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讨之(指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攻克随郡。忠进围仲礼长史马岫于安陆。”随郡属司州,在司州治所义阳西南。显然,东魏出兵取司州是为西魏所驱使,其用意是向西魏表明自己属意于梁江淮之土。这样,就可以看到,东魏袭取梁司州,是与武定六年(梁太清二年)八月所定夺取梁“江、淮之北”的计划是一致的。西魏攻克随郡,就已威胁到东魏略梁“江、淮之北”的战略。因此,东魏不得不出兵。但另一方面,又使我感到,东魏能出五万大兵袭取司州,说明武定七年(梁太清三年)八月高澄被刺之后的高洋对自己权力的稳固已经有了信心,可以肆力于外了。不过,出兵袭取司州之时,高洋还没有为高澄发丧。这说明此时,高洋对自己权力稳固的信心,还没有到完全向外显示的程度。既然武定八年正月是高洋向外显示其权力稳固的时间,那么在此之前,除了取司州之事外,可以说东魏对江淮之地的用兵几乎是处于停止状态的。我也看不到在武定七年(梁太清三年)八月至武定八年(梁大宝元年)正月之间,即高澄被杀之后至高洋为高澄发丧之前,东魏除了取司州外,还有其它出兵侵梁之事。这不是史料的阙佚,而是事实。

这样,就很好理解侯景的江北防线得以建立的原因了:因为太清二年八月侯景乱梁后,东魏虽然定了夺取梁“江、淮之北”的战略计划,但计划大实施被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