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论清末版权法律文本的出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最新热门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地域圈的关系

时间:2009-7-24 13:55:16  来源:不详
乡”,指的就是客民间的婚姻关系。有的间或与本地土著“互通庆吊,缔结婚姻”,亦因“俗尚不同,而口音亦历传不改”,客民们仍“得以自为风气也”。[24]清代的海南岛,也是土满人稀,岛西北的儋州,居民中有老客、新客的区别。老客指的是嘉庆、道光以前由外地迁居的;新客则指咸丰、同治时才刚进入的恩平、开平人。新客与旧客,言语、衣冠和婚丧习俗多有差异,故各自为婚姻,不通戚属。[25]浙江于潜县,当地官府鉴于太平天国后,百姓死散流亡,田亩荒芜,实行招垦政策。一时间,江西、安徽、福建暨浙东诸郡百姓,纷纷应垦与籍。他们之间,“其婚嫁丧葬,土客既不相同,即客与客亦多互异”。[26]所以一时很难谈得上交往结亲了。
  造成如此等等原因,从客民方面来说,是因为他们成批迁居,成群定居,有的地方还出现主客相等、客多主少,人口籍贯上的倒置状况。客民们尽管居住的地区变更了,可固有的思想、固有的习惯并没有多大改变,而抱群而居的条件,使其仍有可能选择同乡邻里。当然,客民的这种婚姻局面,从根本上说,与前面一再说过的中国传统婚姻观是有关系的,而共同的习俗,方言等等,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特别在他乡异地和初期创业的困难条件下,一提起同乡便会油然地产生亲近感,进而通婚,是很正常的。
  此外,当地居民的排斥和不认同,也是个重要因素。这里既有主客双方生活习俗的差异(这在前面曾多次提到),也牵涉到经济方面的冲突(如争夺土地、水源引发的纠纷等等)。四川云阳县土著居民,面对不断增多的客民,起始颇多仇视;[27]有的地方的土著百姓,甚至长期坚持婚姻不对外。[28]只要双方仍在对立不合作,那么各自抱团、互不交往的局面,也不会根本改变。
  但是,不管主客之间,或客民和客民之间,开始的关系如何隔膜,乃至不相融洽,可他们终究共同生活居住在一个局部的环境里,不能长期不相往来。诚然,这中间可能充满着痛苦和矛盾,在痛苦中调整感情,在矛盾中磨合关系,以至终于相好、结成亲戚。前面说到的云阳县,土著者由初始仇视客民,到“久乃相沐,寻结婚媾”,[29]文字很简洁,可把变化的进程表达出来了。南溪县主客和客客之间,亦因“历时既久,习俗同化”而“渐通婚姻”;[30]潼川府属的中江县,客民多来自闽粤楚赣等省,“先至者或恣雎自雄”,到后来“靡相龃龉,互通婚姻”,进而“欢洽大和,无复南人来土之患矣”。[31]顺庆府仪陇县,外来移民也很多,久而久之,营造出婚姻相维相系,“何有主客之辨”的良好氛围。[32]另如湖北长乐县(今五华县),原系土司地区,是五华、石宝长官司属地。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朝政府对其实施改土归流,政治方面的阻拦取消了,各地流民纷纷进入。面对此情此景,长乐人在婚姻关系上也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同治《长乐县志》对此有所叙述:

  设县初,惟张、唐、田、向四姓为土著,合覃、王、史、李为八大姓,继有十大姓之称,向、李、曾、杨、郭、王、皮、邓、田、庹是也。惟此十数姓互相联姻,今则不拘。

一直到清末咸丰、同治年间,伴随着土著和外来户、这些外来户和那些外来户之间,在生产生活上融为一体,婚姻的藩篱也由逐渐拆除到彻底拆除。
  一些个人或家庭的资料,比较具体的记录了此种婚姻的过程。
  第一例出自《傅雅三先生自订年谱》。傅雅三即傅诗,生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在咸丰、同治年间做过知县、通判一类地方官。傅诗的祖籍是安徽宿松县,祖上曾是绅士家庭,到他曾祖傅必元时已逐渐衰败。必元眼看着自己和儿子都读书未成,又不善谋生,心急如焚。当时正是乾隆初年,宿松一带不断有人到陕南租山垦殖,有的还因此起家。这给傅家带来一丝希望,于是由傅诗的叔祖父傅祖麟先往探路。祖麟在商南县一个叫松树沟的村子作了塾师,有了初步的落脚之地。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在傅必元的率领下,3个儿子及有关眷属都来到商南。不久,傅诗的祖父傅廷先又辗转迁至商南西边的山阳县谋求发展。在山阳期间,庭先为他儿子,也就是傅诗的父亲娶徐氏。徐氏原籍宿松,占籍山阳,属于异地同乡间结亲。徐氏早亡后,其父再娶邓氏。邓氏不是宿松人,可也不属山阳土著户,所以仍算客籍之间联姻。接着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傅诗本人娶妻成家,原配潘氏还是客籍。一直到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傅诗的继配张氏进门,这才是地道的山阳县人士,而此时傅家因耕读传家,傅诗又有了功名,在山阳已小有名气了。从傅诗曾祖进陕西,到道光二十五年,中间隔了60多年,才实现了土客连姻的梦,双方的差距终于缩小弥合了。
  第二例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