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武故事与道德建设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
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
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
最新热门    
 
汉武杂 “方” 与道教渊源

时间:2009-7-24 13:55:18  来源:不详
封禅原是战国人对古帝王封禅泰山(或其他山)的追忆[14],明堂则是战国儒家的历史追忆和阴阳家宇宙图式[15]相结合的产物,其说最初都与神仙家无缘。方士们在托言黄帝、太一等言其方术的同时,将黄帝的传说添加上想象的内容,才将封禅与明堂这些黄帝史迹变成接神的手段。《郊祀志》提及封禅的方士有李少君、公孙卿、公玉带等。公孙卿的封禅说最详细,他说:    

  “……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黄帝采首山铜,铸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须下迎黄帝……。”

李少君、公玉带、公孙卿都说黄帝封禅后成仙,这是神仙家在传习过程中神化黄帝史迹的结果。黄帝是道家、阴阳家、神仙家等共认的得道之上古帝王,兵形势家、阴阳数术家将他们的方技托言于黄帝[16],神仙家则按他们梦想飞升的愿望将黄帝封禅说成他本人成仙的前提,并按他们的想象水准将一些古老巫术混融其中。武帝封禅时用了“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籍”,还有五色土,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等,便是其中古老巫术这一渊源。以茅为神籍源于上古巫术[17],用白雉见《史记·日者列传》元王剥龟占卜前“刑白雉”,即相信白雉有灵力;五色土可能是神仙家吸收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物,由此可见方士封禅说的驳杂。

3明堂图

  除了封禅方外,方士公玉带还向武帝进献了“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从上下文看,此“昆仑”二字可能写在图上。目前考古发现有很多这类图,如长沙子弹库帛书和马王堆帛书《驻军图》、《地形图》等[18]。与书于竹简的主要表达思想、传承史迹的典籍相比,画在帛书上的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动作、方位和某种宇宙图式,因此图跟阴阳数术、各种方技有更密切的关系。公玉带的图便属于该类,它试图用直观的方式表达明堂建筑格局和神仙家意念中的方位关系。该明堂图有楼,且是天子拜上帝的地方,这是接神方的特征。虽然武帝在明堂进行祀五帝、祭祖、见诸侯、上计等各种政治活动[19],但它是为了接神这一初衷而起建的。
  候神方、封禅方和明堂图都是想象荒诞,实践劳民伤财的接神方式,采取这些方式接神跟当时造神水平的低陋有关——当时方士们对神的认识仅是不死,能飞升,能变化形象,能说话(公孙卿说神来往如雉,武帝称寿宫神君之语为“画法”),至于神灵通过怎样的方式自身达到这个地步,当时的方士们还没有想到。直到道教形成后,老庄的哲学成了其理论基础,才大大提高了原先方仙道和民间祭祀的造神水平,真正富含思辨的道教尊神才开始出现,道教神灵性格也渐渐形成。随着道教神灵性格的形成,原先这种荒诞起楼台的接神方式被淘汰,以后道教的接神是伴随斋醮等仪式,在存思、守一的意念中进行的。只是道教修炼场所称为“观”尚可以看出它跟其楼台候神之间有渊源关系。

三、杂祀方——择日、籍物的迷信祷祠

  武帝时方士们还进献了许多杂祀方,所祀有神君、太一、灶神等。其中祀神君、太一、黄帝等跟接神关系密切,而祀灶、解祠(见下文)则更多地显出源于民间方术的特性。具体如下:

1、李少君祠灶方:

  灶神原是周代五祀神之一[20],最初是状若老妇的女性先炊[21]。战国时期灶神的状貌因地而异,《庄子·达生》中的灶神叫“髻”,状如美女,而李少君献的祠灶方中,祠灶是致物、丹砂化黄金、见仙、封禅等的第一步;“致物”说成受灶神保佑的结果,该方中祠灶跟原始炼丹术、封禅升仙说相结合,可以看出神仙说中民间原生性祭祀的渊源。

2、祠太一方:

  祠太一是武帝时诸杂祀中最重要的,少翁候的神中有太一,武帝在寿宫祠的神君最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