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原经济
最新热门    
 
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深浮

时间:2009-7-24 13:55:26  来源:不详
王氏”的郡望显系伪托,却受到北魏当权者的认可;至唐代,这一家族已堂而皇之地成为太原王氏谱系中的一支“中山王氏”支。为与太原王氏的嫡宗王慧龙支相区别,我们在行文中仍按《世系表》,称之为“中山王氏”。
  中山王氏初入北魏时,声名不显,王睿少传父业,以天文占卜之术见长。冯太后临朝,王睿“因缘见幸”,数年之间,由太仆迁给事中,再迁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内参机密,爱宠日隆,朝士慑服焉”。太和三年,诏与东阳王丕同入八议,永受复除;次年,迁尚书令,封爵中山王,加镇东大将军,一跃成为北魏政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9]。与此相应,中山王氏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也得到迅速上升,赏赐“前后巨万,不可胜数”,“加以田园、奴婢、牛马、杂畜、并尽良美”。王睿两女,一嫁陇西李氏,一嫁赵郡李氏,冯太后亲主婚仪,“时人谓天子、太后嫁女”。及王睿之薨,“京都文士为作哀诗及诔者百余人”,士女“造新声而歌之”,成为轰动朝野的盛事。
  王睿得幸于文明太后,有一定的偶然性。孝文帝亲政后,王睿子“袭王爵,例降为公”,“仍在高祖左右,然礼遇稍薄,不复关与时事”。但中山王氏并未因此而迅速退出北魏历史舞台,而是由中枢逐渐转入地方,在其“移属”的并州一带,成为一支颇具影响的地方势力。从北魏末到北齐初的数十年中,这一家族长期把持并州地区的政权,子弟多出为刺史太守之职,仅《魏书》所见的计有:

  王袭      并州刺史
  王祖干    并州刺史
  王椿      太原太守
  王超      并州治中
  王穆      上党太守
  王绰      并州刺史

在北魏末年的政治角逐中,盘踞并州的中山王氏成为各派势力竞相笼络的对象。史载:“孝昌中,尔朱荣既据并肆,以汾胡构逆,表加(王)椿征虏将军、都督,慰劳汾胡。汾胡与椿比州,服其声望,所在降下。事宁,授右将军,太原太守。”及高欢据晋阳,“霸朝所在,人士辐凑。椿礼敬亲知,多所拯接”。
  中山王氏得以雄张并州“乡曲”,除文明太后的政治权势外,自身还有着强大的宗族势力作为后盾。在《魏书·恩幸传》中,这一家族有名讳可考、有官位可称者,近30人。以如此庞大的家传形式为一个“恩幸”列传,在正史中十分罕见,足见其宗族之强盛[30]。值得注意的是,同属客徙之家,中山王氏与只身北奔的太原王氏情况有别。据《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太延五年(439)六月甲辰,车驾西讨沮渠牧犍……冬十月辛酉,车驾东还,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代京)。

又据《魏书·刘昞传》:

  世祖平凉州,士民东迁……诏诸年七十以上听留本乡,一子扶养。

据此,东迁的三万余家中,绝大部分属举族入魏,王桥一家不应例外。随着王睿的显达,这一家族便携众多的故吏、部曲、奴婢,拥巨万之资移居晋阳,数年间“僮仆千余,园宅广华,声妓自适,无乏于时”。
  魏齐之际,一些由凉州入魏的王姓人士似乎也逐渐聚集到并州一带。《周书·王士良传》: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祖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东魏初)授士良大行台右丞……令辅其弟(高)演于并州居守……齐文宣即位……仍总知并州兵马事……(周建德六年)授并州刺史,士良去乡既久,忽临本州,耆旧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

王士良之族属及其与中山王氏的关系,已不得详考,但两家相同的郡望以及极为相似的履历使我们有理由推测:中山王氏移属并州后,又有一些由凉州入魏的王氏疏宗攀附其间,张大其势。北齐河清三年,当地造像碑铭中也有“时王氏互根太原”的语句[31]。北魏时期,晋阳本地以至整个并州地区有无魏晋之后未曾迁徙的土著王氏宗族,情况有待后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山王氏自属的郡望不仅被上层权贵所承认,也为下层吏民所接受。史载:“(王)椿于宅构起厅事,极为高壮。时人忽云:‘此乃太原王宅,岂是王太原宅。’椿往为本郡,世皆呼为王太原”。“椿性严察,下不容奸,所在吏民,畏之重足”,俨然以宗主自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关东风俗传》中“一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